本次評測將著重於 MPD-8 Dream DAC,並搭配多種訊源進行測試,其中之一為配備 Stream-X2 選項與 PLINK 介面的 MPT-8 Transport。
關於 Playback Designs
如需了解創辦人 Andreas Koch 和 Bert Vogt 的詳細資訊、Playback Designs 的起源以及 Edelweiss 設計理念,請參閱我先前的 Playback Designs MPS-X 評測。
Dream Series 設計理念
這全新從零開始打造的架構,是經過兩年多次原型世代試驗的成果。在這過程中,融合了 Andreas Koch 與 Bert Vogt 多十年累積的數位及類比演算法與電路設計專業經驗,並經過精心完善,最終打造出一個真正無妥協、靈活且可程式化的產品平台,不僅能提供極致效能,還能隨著科技持續演進而長期擴展。
可擴展性
Playback Designs 產品以其可擴展的架構聞名。例如,MPS-5 SACD 唱盤在其 10 年的產品生命週期內,共獲得 20 次免費軟體更新及 1 次硬體升級。Dream Series 延續相同的設計理念:使用者可透過軟體更新來提升性能,並獲得新功能,而這些更新皆可免費安裝,確保產品能隨著技術發展持續進化。
MPD-8 介紹
MPD-8 屬於 Playback Designs 的 Dream Series,與具備類比輸入的 MPD-8AI 同為該品牌的最高階 DAC。MPD-8 的架構專為消除並隔離任何可能影響類比性能的因素而設計。例如,左右聲道輸出分別建立在獨立的電路板上,並由完全獨立的電源供應驅動。此外,Playback Designs 採用專屬時鐘產生器來消除可能影響音質的相關性抖動(jitter)。所有數位輸入訊號皆經過專有演算法的過濾、清理與處理,以確保超高靈敏度的 DAC 不受任何負面影響。時鐘產生器的設計亦經過特別優化,以避免來自外部的潛在干擾。
MPD-8 採用離散式架構與 Playback Designs 獨家數位演算法。類比輸出可設定為固定值 -6dB、-3dB、0dB、+3dB、+6dB,或使用可變輸出以實現純類比音量控制。
相較於我在 2023 年評測的 Edelweiss 系列 MPD-6 DAC,Dream Series MPD-8 DAC 在多方面提供了更高規格的設計。例如:
-
三組獨立調節的類比電源,每組均由專屬環形變壓器供電
-
獨立的顯示面板電源供應
-
單一時鐘源驅動所有電路,包括控制處理器、訊號處理器、數位輸入及顯示器
-
內部採用大量機械屏蔽,包括 Mu-metal 屏蔽
-
完全獨立的核心 D/A 轉換電路與相關類比輸出電路
-
雙差分離散式 DAC(每個聲道使用兩組完全獨立的電路,而非一般的差分架構)
Dream Series DAC 延續了 Playback Designs 成名於全球的核心數位訊號處理演算法,並進一步優化時域與頻域的濾波技術,使其能在音樂訊號的瞬態反應中發揮最佳性能,而音樂本質上正是充滿瞬態變化的。
MPD-8 的 DAC 架構依然採用離散元件(不使用市售現成晶片組),但在設計與佈局上更加精密,內部採用更高規格的元件,並嚴格隔離敏感電路與可能影響性能的任何因素。
在類比輸出級部分,MPD-8 採用精度達 0.1% 的金屬膜電阻與薄膜電容,並結合極低噪訊的高精度阻抗轉換器。其全新設計採用真正的雙差分架構,即單一音頻通道實際上由四組全差分數位訊號構成,並由專屬於類比部分的 FPGA 驅動。此外,從數位電路板傳輸至該 FPGA 的數據亦採用全差分架構,且完全無電流接地連接,進一步降低噪訊與干擾。
Dream Series 亦內建一組經多年研發與精煉的高品質類比音量控制,且音量控制電路同樣採用全差分佈局,確保極致的音質純淨度與準確性。
從內部照片來看,不難發現設計團隊並非僅僅將 MPD-6 的電子電路稍作修改後置入更精密的機箱,而是全面重新設計,其電路架構完全不同,且幾乎填滿了所有可用空間。
由於全新的電路佈局,MPD-8 無法 加裝 Stream-X2 擴展板。不過,這塊擴展板仍可應用於其他設備,例如 MPT-8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滿載精華 : MPD-8 Dream DAC :
空間充裕 : Edelweiss MPD-6 DAC :
MPD-8 配備多種數位輸入,能夠搭配任何數位訊源作為獨立 DAC 使用。這些輸入在未被選擇時,會自動在內部關閉,以防止非同步數據流對 DAC 產生不良影響。此外,使用者還可手動停用未使用的輸入,縮短可選擇的輸入清單,提高操作便利性。
選配類比輸入
MPD-8 亦可選購具備類比輸入的 MPD-8 AI 版本,以實現完整的類比前級放大功能。請注意,MPD-8 無法升級為 MPD-8 AI,因為這兩款產品在機箱設計上有顯著差異。
MPD-8 AI 在 MPD-8 Dream DAC 的基礎上,額外加入兩組類比輸入——一組平衡輸入與一組單端輸入。MPD-8 AI 能夠簡化音響系統的架構,無需額外的前級擴大機。任何類比訊源皆可直接接入 MPD-8 AI,並再由其直接連接至後級擴大機。MPD-8 AI 可對所有類比與數位訊源進行音量控制,提供更簡潔高效的系統配置。
更新的類比輸出級
最近,MPD-8 和 MPD-8AI 的類比輸出級進行了升級,並選用了全新的元件。設計本身保持不變,雖然這次變動帶來了可聽見的改善,但設計師認為這個變化不夠大,不足以將產品改為 Mk2 版本。根據製造商的說法:
「整體性能有明顯提升。高音量聆聽時聲音更清晰,動態更具衝擊力,聲音舞台比原來的 MPD-8 更加生動。」
簡而言之,普遍的共識是,如果喜歡原版的人,會更喜歡這個更新版本。
由於評論者的需求量很大,展示樣品尚未配備這塊新板卡,但自 2024 年 9 月以來交付的任何 MPD-8 或 MPD-8 AI 都已經安裝了升級後的類比輸出級。
PLINK 和 USB X4 介面
MPD-8 可直接與多種數位訊源連接,包括同軸、光纖 Toslink S/PDIF、AES/EBU 以及 USB。此 DAC 亦提供兩個光纖 PLINK 輸入。為了將 USB 訊源與 DAC 分離、加入串流功能並提供 PLINK 輸出,可以選擇增加 MPS-X。另一方面,較為具成本效益且緊湊的 USB X4 介面 可為任何 USB 訊源增加 PLINK 輸出,充分利用 MPD-8 的 PLINK 輸入。
更多關於 PLINK
PLINK 是一種基於 ST 光纖的變體,經 Playback Designs 特別調整,以便在各個元件之間傳遞精緻的音樂訊號,同時支持 PCM 和 DSD 的所有取樣率。PLINK 是一種光學格式,但與 Toslink 使用的接口完全不同。PLINK 並不依賴 LED 源,而是採用了高品質、低抖動的激光 ST 光纖接口。這種接口通常用於非常高帶寬的通信鏈路,接收器需要極低抖動的訊號來確保可靠解碼。
音樂訊號通過 PLINK 傳輸時,使用比媒體規定限制帶寬還要低得多的協議,進一步增加了抗抖動能力,並使得訊號能夠在極長的電纜長度下穩定傳輸(最長可達 300 米)。PLINK 的電纜規格為多模 62.5/125µm。
PLINK 介面的首個版本推出已超過 15 年,當時支持最高達 5.6MHz 的 DSD 取樣率。這個版本稱為「經典版」,並應用於 Playback Designs 的 5 系列產品及 IPS-3(除非已進行升級)。隨著技術的發展,DSD 取樣率幾年前已擴展至 11.2MHz,Playback Designs 也隨之擴展了 PLINK 格式,並稱之為「Sonoma」,這一名稱源自其 Sonoma 工作站的起源。
值得一提的是,PLINK 與 NAGRA LINK 兼容,這意味著 MPS-X 網絡傳輸器與帶有 NAGRA Link 輸入的 NAGRA DAC 兼容。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 MPT-8 傳輸器。這點特別重要,因為目前 NAGRA 產品目錄中並無 CD/SACD 播放器。
MPT-8 簡介
MPT-8 主要是一款 CD / SACD 傳輸器(支援原生模式的 DSD 通過 PLINK 傳輸)。然而,它也被設計為理想的平台,可以搭載 Stream-X2 擴展選項,使其成為一款通用傳輸器。
Stream-X2 擴展選項使 Playback Designs 的多種元件能夠通過 RJ45 網路連接進行高品質的串流,支援本地音樂庫及雲端服務,例如 Tidal、Qobuz、Deezer、vTuner、NAS 以及 Roon。任何支援 DLNA/UPnP 的應用程式都可以與 Stream-X2 擴展選項配合使用,但最理想的選擇是 iPad 的 JPLAY 和 Android 的 Bubble UPnP。
Stream-X2 擴展選項同樣適用於 Dream Series 的 MPS-8 CD/SACD 播放器/DAC、Edelweiss 系列的 MPD-6 DAC 和 MPS-6 CD/SACD 播放器/DAC。
順便提一下,Edelweiss 系列的 MPS-X 網絡傳輸器 / 串流器是將 Stream-X2 板卡安裝在 Edelweiss 系列機箱中的獨立版本,並配備 PLINK 接口。
與 MPD-8 的單一時鐘系統不同,MPT-8 被設計為可容納多個時鐘產生器,但會通過專有的高精度時鐘產生器對所有數位訊號進行重新時鐘處理。所有訊源會經過大量的緩衝、重時鐘、過濾及清理,以防止任何互調效應影響到 DAC。作為最後一步,數位數據會以其原生格式編碼到光纖傳輸載體(PLINK)上,然後由 MPD-8 DAC 解碼為類比訊號。
由於 MPT-8 傳輸器是 MPD-8 DAC 的天作之合,將這兩個器材一起評測是完全合理的。不過,據說 MPD-8 同樣能與其他任何數位來源協同運作,因此,我將使用各種不同的訊源來評估它,包括另一款 CD 傳輸器、三台不同的伺服器和一個網絡端點。
評測背景
MPD-8 和 MPT-8 在主系統中進行聆聽,該系統由 CH Precision C1.2 DAC、CH Precision L1 前級放大器、CH Precision A1.5 功率放大器以及 Magico S1 MkII 喇叭組成。數位訊源包括 Antipodes K50、Grimm MU1 和 Taiko Audio Extreme 音樂伺服器、Aqua Diva M2 CD 傳輸器,以及 Aqua LinQ 網絡介面。
所有連接線均為 Driade Flow Link Reference 808,包括平衡和非平衡線,揚聲器線為 Driade Flow Reference 808。
核心組件放置於 Artesania Exoteryc 架子上,並配有碳纖維線性臂。伺服器及大多數評測器材則放置於 HRS EXR 音響支架上。在進行逐一比較時,我會將相關器材放置在相同的架子上。
聆聽體驗
我收到的 MPD-8 和 MPT-8 是經過長期使用的展示單元,並不需要長時間的煥新運行。然而,重新擺放的器材與電源斷開後,通常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完全進入最佳狀態。因此,我通常會讓器材有一些時間來適應,通常會將它們暫時放置在其他音響器材上(這樣擺放方式與超堅固的 C1.2 DAC 配合非常好),或像這次一樣,將 MPT-8 不太尊重地堆放在 MPD-8 上,每個器材都使用 Belden 19364 電纜供電。
我很少能抵擋立刻聆聽新器材的誘惑,即使它們的擺放和連接方式可能不夠謹慎。這次對 Playback Designs 的渴望格外強烈,我很高興自己沒有抗拒,因為這場“初聽印象”的聆聽過程從一開始就變得非常特殊。
從一開始,MPD-8 和 MPT-8 就展現出了它們無可挑剔的表現。這組合立即在解析度、透明度、線性和中立性等主要技術指標上拿到了高分,在最初的印象中便獲得了不少好評。此外,這組合也完美呈現了我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技術細節,例如控制力、緊湊感、清晰度、瞬態攻擊力和整體表現。若沒有這些,我的熱情通常會被抑制,但這次完全沒有。這組合在無情地掌控所有技術面向並獲得高分的同時,還能讓音樂毫不費力地流入我的心靈,帶來一種流動性、流暢感和連貫感,這通常只有在犧牲某些技術層面後才能達到。
說實話,MPD-8 和 MPT-8 的表現既音樂感人又在每一個可想像的技術參數上完美無缺,讓我很快就停止了記筆記,專心享受音樂。僅僅過了10分鐘,我便感覺評價已經出爐,當時我甚至覺得可以立刻結束這篇實際測評的撰寫。
「沒錯,」我在心中默默承認,這就是一個我可以輕鬆轉換並且再也不會後悔的數位前端。
當然,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發現,比如探討 MPD-8 DAC 在使用不同伺服器和串流器時的表現、評估 PLINK 的影響,還有當然的,使用 DAC 的高解析度模擬音量控制功能,這樣就可以繞過我的模擬前級放大器,直接將 MPD-8 連接到功率放大器。
經過一週的運行,每個單元都被安放在 HRS EXR 架子的頂層,現在是時候開始認真評估這些驚人的設備了,並給予它們應得的細緻檢視。
使用 MPD-8 配合不同伺服器
當使用 MPT-8 之外的來源時,MPD-8 DAC 顯示出對於來源的極高透明度。它在最好的意義上是一扇開放的窗戶。這意味著它幾乎不會帶有自身的特色,而是讓來源的獨特優勢展現出來,並讓其以最佳狀態發揮。
這再次強調了它的優勢,也是非常少見的。的確,我曾聽過一些非常中立或非常音樂感的 DAC,但很少能找到既兼具兩者的產品,且不會讓其中一者削弱另一者。
當使用 Antipodes Oladra 並透過 USB 連接運行 MinimServer 時,聲音空間開闊、平滑、流暢且音色飽滿。DAC 完全再現了 Oladra 的特質,但比起 C1.2 DAC,MPD-8 帶來的聆聽體驗更為引人入勝。MPD-8 可能像是“一扇開放的窗戶”,但即便在透明度很高的設備中,還是會有些微差別,而 MPD-8 顯然比許多其他產品更加開放和細緻。然而,它同時也極其精緻且流暢,呈現出技術上卓越而又極具情感且細膩的音質。
當將音訊介面從 USB 切換至 AES/EBU 時,聲音變得更加平滑和流暢,同時保持輕快、音樂感和引人入勝。不過,這次的差異微乎其微。實際上,我之前從未聽過 Oladra 的兩個輸出介面之間如此微小的差異!最終,USB 依然略顯緊湊且富有表現力,而 AES/EBU 則保持更多的有機感。但誠實地說,差異幾乎不明顯,這是極好的,因為這意味著使用者可以根據偏好或便利性選擇任一介面。
當 Taiko Audio Extreme 音樂伺服器透過 USB 並運行 Roon 時,聲音再次立即呈現出我熟悉的 CH C1.2 DAC 的效果:同樣有機且音色飽滿,但更具身體感、強健、音調密集且音色真實。
使用 Grimm Audio MU1 配合 Roon 時,MPD-8 聽起來非常乾淨、中立且線性。聲音依然流暢,儘管相比 Oladra 和 Extreme 來說,音質顯得稍微纖瘦一些,也較為樸素且音色飽和度較低。這再次精確地再現了這款伺服器的特點,我也非常欣賞它的透明感,無論是搭配我常用的 C1.2 DAC 還是 MPD-8。
使用 MPD-8 配合 MPT-8
當使用 MPT-8 播放各種 Red Book (44/16) CD 並通過 AES/EBU 連接時,聲音呈現出緊湊、清晰、且控制力強的表現,同時具有表現力,這與 Extreme 和 Oladra 明顯不同。它不像 Grimm MU1,也可以說是在兩者之間。聲音充滿力度,穩健,具有泥土感、活力感、直接且充滿能量的表現。對某些聽者來說,MPT-8 的碟片傳輸器可能顯得有些過於直白,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它的直率來自對來源的忠實呈現。儘管它不像傳統的 CDM-1 或 CDM-4 碟片傳輸器那樣為音質注入額外的豐潤感或浪漫感,但它的音色密度和音調飽和度使其遠非臨床化。我非常喜歡這個表現,並且認為 MPT-8 播放 CD 的效果是與 MPD-8 搭配時所聽過的最佳聲音,超越了伺服器,無論在緊張感、跳躍感、活力還是表達力上。
這組合還有一個關鍵的技術:PLINK!通過標準的光纖電纜連接時,聲音變得更為溫和、平滑且流暢。現在,這組合甚至呈現出經典擺臂或皮帶驅動 CD 播放器所能獲得的最佳特性。
MPT-8 也是一個 SACD 播放器,我發現它播放這些光碟時表現得相當出色,展示了與 Red Book CD(PCM)相比,SACD 格式的特點:更高的解析度、增加的精緻感和流暢感,以及更為連貫的聽感。根據我的經驗,DSD 播放通常比 PCM 更加輕盈,而 MPT-8 也表現得類似。不過,它無疑是我聽過的最強健且有穿透力的傳輸器之一。當 MPT-8 透過 AES 連接時,聲音在低頻部分稍顯飽滿,或許還更具泥土感,儘管它更偏向 PCM 的特性,換句話說,它不那麼具 DSD 音色。透過 PLINK,聲音則更輕盈但依然靈活,且更加通透、流暢。換句話說,PLINK 提升了 DSD 特有的特質。
當 CD 傳輸器進入競爭時,我自然不能錯過將其與 Aqua La Diva M2 進行比較。Diva M2 擁有一顆巨大的心,是我在同一價格範圍內最喜愛的播放機。其主要優勢包括流暢感、精緻感、細膩感、空氣感和音樂性。確實,當它透過 Mogami 3080 Neglex AES/EBU 電纜連接時,與 Playback Designs 組件搭配時非常合拍,呈現出平滑、豐潤且精緻的音質。然而,到目前為止,MPT-8 的傳輸器已經讓我對其活力和表現力感到滿足。相比之下,Aqua 的聲音較為圓潤,略微偏離了完全中性的音色,並且在低頻和中低頻的控制和衝擊力上稍顯不足。
儘管如此,Aqua 在其價格範圍內仍表現得相當不錯,提供了非常相似的解析力、透明度,最重要的是音樂性。儘管我尊重 Diva M2 在相對較低價格上的表現,但這也讓我意識到,在更高價位中還有更多可能性。MPT-8 的價格超過了其三倍,但它美麗地強調了 Playback Designs 在這些器材上所達到的性能水準。
串流播放 : MPD-8 與 MPT-8 的完美搭配
MPD-8 的 USB 輸入表現出色,正如前面所詳細描述,性能接近 MPT-8 播放實體 CD 的水準。然而,Roon 總是帶有自身的音色特徵,這在 MPD-8 這樣極為透明的 DAC 上是明顯可聞的。
此時,MPT-8 和 PLINK 連接的優勢便展現出來了。當通過 Roon 並將訊號傳送至 MPD-8,並使用 AES/EBU 連接時,音樂的自發性、靈活性和表現力都有明顯提升。切換到 PLINK 後,流暢度、精緻度和整體自然感再次有了進一步的飛躍。這樣播放時,Roon 伺服器的音質比直接通過 USB 連接 MPD-8 時更加純粹和富有表現力。值得一提的是,MPT-8 也具有 USB 輸入,這個輸入表現得比 MPD-8 DAC 的 USB 輸入更清晰、更具表現力,這與 Roon 流媒體和實體 CD 播放的方式更為相似。
MPT-8 擁有更多的功能,這篇文章中還有更多可以描述的地方,但我會將其保留為單獨的可能性評論。這篇文章已經很長,我應該繼續進行剩餘的 MPD-8 測試。不過,不可否認的是,MPT-8 不僅提供了額外的功能,還積極地改善了訊號質量,或者更準確地說,它積極防止有害噪聲污染訊號。
DAC 比較
將 MPD-8 從 HRS EXR 架移至 Artesania Exoteryc 架(配備碳纖維線性支架)後,音質變得不再那麼強烈有力,而是更流暢、透明。這兩種音效呈現各有優勢,但 Playback Designs 的組件在這兩個架子上表現同樣出色。
更換 Belden 電源線為 GigaWatt LC-2 EVO 後,效果顯著,保留了 DAC 所具備的所有優點,同時提供了更加平衡和線性的表現,讓音質更加真實。某些組件使用 LC-2 EVO 會略微顯得乾燥,但這條電源線與 MPD-8 配合得非常好,就像與 CH Precision C1.2 DAC 一樣,後者我也標準使用 LC-2 EVO。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要將 MPD-8 與 C1.2 進行比較。起初我有些擔心,因為 MPD-8 表現得如此出色,我懷疑 CH Precision 是否還能與其抗衡。
MPD-8 的 0dB 設定產生的輸出明顯高於 CH,因此我小心地調整了兩者的輸出水準。將 MPD-8 設為 -6dB,與 C1.2 固定的輸出相匹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改變了輸出水準,DAC 的表現幾乎沒有變化,唯一可以察覺的差別是較高設定下的音效更加有衝擊感。但無論設定如何,節奏、動態和解析度保持不變。
在播放第一音符後(仍然使用 AES/EBU 連接),我總算可以松一口氣。當然,CH 是另一個層次的存在,但音樂依舊聽起來充實、完整且富有情感張力。
數位輸入的線材影響使得比較變得有些棘手。大家都知道,沒有兩條線材聽起來完全一樣,甚至同一品牌的同類型同軸 S/PDIF 和 AES/EBU 線材之間也常有差異。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並經過多次比較,我發現兩者之間的表現具有一致性,而 MPD-8 的表現完全符合我的預期。使用 Belden RG59 同軸線時,低頻表現更加有力、強勁,但透明度和精緻度略遜色於 Mogami 線,而後者在這個案例中,我依然更為偏好。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這兩款 DAC 巨頭的聲音風格並不相同。CH Precision C1.2 聲音更加堅決、直接,且具有更為清晰、如激光般聚焦的品質,但同時也顯得較乾燥,流暢感和精緻度略遜一籌。而 MPD-8 則顯得更加輕盈、細膩、流暢,音質上更為液態,正如其名稱所示,聽起來更為夢幻。
在聲場的寬度、深度或層次感方面,兩者幾乎沒有任何區別,也沒有在音樂的前推表現上有顯著差異。無論在音色還是音色的色調上,這兩款 DAC 都非常中性,並且在真實感上同樣令人信服,且飽和度相近。不過,MPD-8 聲音的自然感略勝一籌,而 CH Precision C1.2 則顯得稍微更加中性。
Aqua Formula xHD DAC 長期以來一直是我的最愛,並且在多次比較中表現出色。然而,當與 MPD-8 相比時,Formula xHD 的表現已經難以追趕上。在解析度、控制力和表現力方面,它表現相似,但其呈現方式感覺更加簡單,且較為技術化。聲音較乾燥,成像不如 MPD-8 廣闊,流暢度和精緻感也稍遜一籌。
通常當我遇到另一款優秀的 DAC 時,它最終還是無法與 CH 相媲美。但這一次,這款評測中的 DAC 絕對能夠與 C1.2 平起平坐,並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現得更好。這兩款 DAC 都無疑是非常出色的,這更多是一種口味上的選擇。
但當然,關鍵的問題來了:我會選擇哪一款?哪一款「更好」,或者說「更好聽」?像往常一樣,這取決於聽者的需求。當流暢性、非數位感的「類比」聲音最為重要時,MPD-8 是值得選擇的 DAC。而當準確性、精密度和最具揭示性的特性最為重要時,C1.2 則更為出色。C1.2 是最技術性準確的,但它少了一些魔力。相比之下,MPD-8 雖然在解析和直觀性上略遜一籌,但情感表現更加令人滿意。
MPD-8 配備了一個非常高品質的類比音量控制。這個音量控制也可以被繞過,這是我目前評估 DAC 的方式。不過,現在是時候看看當 MPD-8 直接驅動 A1.5 功率放大器時的表現了。當在設置菜單中啟用音量控制時,底部顯示屏會顯示音量設置。
使用外部前級放大器有時需要小心平衡。當 MPD-8 直接驅動時,它的表現更有緊迫感、信服力和密度,但也會失去一部分流暢性、精緻感和豐富感。它變得更加雕塑感、質樸且逼真,但可以說少了些空氣感和親密感。此時,我意識到當 MPD-8 變得更加質樸、中性且直接時,它的聲音變得更像是 C1.2 DAC。我喜歡這種直接且精確的特性,但我必須指出,這樣的聲音已經不再像在通過 L1 前級放大器時那樣豐富或具有魔力了。這是合乎邏輯的,畢竟 CH 前級放大器的價格與 MPD-8 相當。
順便說一下,我對於 C1.2 DAC 直接使用的感受也是一樣的。這反映了使用高品質前級放大器所帶來的附加優點,而不是 MPD-8 的不足。
當然,價格是一個考量,除非使用極其高品質的前級放大器,否則 MPD-8 的內建音量控制部分可能會超過外部前級的表現。我還應該補充的是,這個音量控制不僅表現非常透明,而且在其行為上也極為均勻。與大多數使用數位音量控制的 DAC 不同,MPD-8 的全類比音量控制在任何音量設定下都能提供清晰、表現力強且「完整且充實」的聲音。
結語
當我聽過如此多的器材時,很容易變得麻木。同時,評論中的器材很少能讓我感到驚訝。但偶爾,它們確實會給我驚喜。不過,偶爾還是會發生。極少數時候,一個器材會真正讓我感到震撼。Playback Designs MPD-8 就是這樣的例子。一開始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是一款極為出色的 DAC。它不僅在解析度、透明度、線性和中立性等常見的技術層面上表現優異,同時也在我認為格外重要的技術元素上表現出色,比如控制力、緊湊感、清晰度、瞬態響應以及整體表現,並且以令人愉悅的流暢度、流動感和音樂感,將音符輕鬆地灌注到我的靈魂中,為音樂增添了「櫻桃、鮮奶油和糖霜」。
MPD-8 不僅是全心推薦,它以這樣的表現,也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壯麗大師級作品」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