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 EPIKORE 9 挑戰百萬元級最佳喇叭的頂尖實力

【全文節錄自「普洛影音網」】

在眾多 Hi End 頂尖音響廠家中,來自丹麥的 DALI 絕對是最積極投入產品研發的廠家之一。在新冠疫情解封之後的 2022 年,第一個造訪台灣舉辦新品發表會的廠家就是 DALI,那次發表的 KORE 超級旗艦喇叭,也毫無疑問是近年最受矚目的頂尖喇叭。這款為了慶祝 DALI 創業四十週年的旗艦之作,不但技術含金量超高,而且從箱體造型到稀有木皮裝飾與頂級鏡面烤漆,全都達到 State of The Art 的極致境界,一舉將 DALI 推上最頂尖 Hi End 喇叭品牌之列。

許多人能以為 KORE 是 DALI 在疫情三年期間所開發出來的產物,其實 DALI 投入研發的時間更久,早在十年之前, 他們就有開發 KORE 的計畫了,之所以耗時如此之久,是因為 DALI 認為這款旗艦喇叭不但必須具備全面創新的突破性技術,還必須能夠引領 DALI 喇叭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他們研發的其實不只是一款旗艦喇叭,而是連同生產設備也配合 KORE 的創新技術同步升級,研發成本投資之鉅,由此可見一斑。

KORE 旗艦技術開枝散葉

既然投入了如此龐大研發成本, DALI 當然不可能只為了生產 KORE 一款喇叭,KORE 其實是 DALI 為了宣示自家技術實力而推出的指標性產品,真正目的其實並非實際銷售。果不其然,他們在隔年就緊接著發表了全新 EPIKORE 11 喇叭,從產品型號即可以看出,它是 EPICON 系列與旗艦 KORE 的合體,一方面填補了 EPICON 系列與 KORE 旗艦之間的產品級距鴻溝,另一方面繼承了 KORE 的旗艦技術,但是價格卻只有 KORE 的一半。在箱體外觀上,EPIKORE 11 的身高與 KORE 相近(只矮了 5 公分),但是障板寬度縮減,也讓這款喇叭更容易融入居家空間。

▲EPIKORE 9 與 KORE 旗艦喇叭一樣是 4 音路 5 單體架構,可以看做是 KORE 的縮小版,外觀有胡桃木鏡面烤漆、褐紅色胡桃木(Maroon)鏡面鋼烤,以及黑色鋼烤三種選擇,圖中是胡桃木鏡面烤漆版本。

DALI 的研發腳步還沒停下,再隔年(2024 年),DALI 亞太區銷售經理 Raj TB 在 8 月台北音響展來訪,透露了 EPIKORE 有可能推出其他型號,沒想到一個半月之後,EPIKORE 全系列就完整成軍。不只如此,他們還緊接著發表了全新 RUBIKORE 系列,從型號可知,這個中階系列是從原本的 RUBICON 進化而來,也導入了 KORE 的旗艦技術。很顯然的,DALI 對於 KORE 旗艦早有一套長期規劃,這款超級旗艦喇叭,的確引領了 DALI 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

目前 EPIKORE 系列一共有四款喇叭, 分別是 EPIKORE 11、EPIKORE 9、EPIKORE 7 三款落地喇叭,以及 EPIKORE 3 一款書架喇叭。洪瑞鋒在 426 期已經針對 EPIKORE 11 做過器材外燴,這次則輪到 EPIKORE 9 進行測試,這款喇叭雖然比 EPIKORE 11 少了兩只 8 吋低音單體,但是不論箱體尺寸、重量或是整體重播氣勢,都比一般落地喇叭大上一號,原本我以為這次 EPIKORE 9 的試聽一樣會在本地總代理極品的大試聽室中進行,沒想到極品竟然將這款喇叭送到本社測試,即使在社內最大的 8 坪聆聽室中,EPIKORE 9 依然是我們在社內所測試過最有「存在感」的一款喇叭。

▲箱體後方有兩個大口徑低音反射孔,分別向內延伸到兩個低音單體的獨立腔室中,特別定製的大型喇叭端子可以將喇叭線 Y 插鎖得很緊。

KORE 旗艦縮小版

我發現從 KORE 到 EPIKORE 系列的產品分級,明顯是配合不同居家空間而審慎考量的規劃。KORE 旗艦喇叭的體積最為巨大,對於豪宅大空間來說,就是需要如此高聳氣派的喇叭,放在大空間中的視覺比例才會協調。

EPIKORE 11 與 EPIKORE 9 屬於下一個級距,低音單體尺寸從 KORE 的 11.5 吋縮小為 8 吋,箱體障板寬度也從 KORE 的 448mm 收窄為 422mm,讓喇叭擺位更為容易,不過這兩款喇叭的定位又有不同,EPIKORE 11 每聲道一口氣用上 4 只 8 吋低音單體,振膜推動空氣的總面積與 KORE 相仿,顯然 DALI 對於 EPIKORE 11 的期望,是要打造一款中低頻重播氣勢接近 KORE,但是卻更容易融入居家空間的喇叭。

再看 EPIKORE 9,每聲道低音單體比 EPIKORE 11 少兩顆,身高也降低約 30 公分,我認為箱體造型比高挑的 EPIKORE 11 更為穩重協調一點,重點是它的單體配置與 KORE 相同,都是 4 音路 5 單體架構,看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 KORE。至於體積更小的 EPIKORE 7 與 EPIKORE 3 呢?他們的低音單體縮小為 7 吋,適合在更小的空間中使用。

▲請注意這是 EPIKORE 11 的箱內結構圖,EPIKORE 9 的箱內結構類似,只是少了最上面與最下面兩顆低音單體。

低共振箱體結構

前面說到 EPIKORE 9 是設計架構最接近 KORE 的旗艦縮小版,但是價格卻只要 KORE 的三分之一。到底 EPIKORE 9 與 KORE 有何差別,又繼承了哪些旗艦技術?相信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重點。以下先說兩者的相異之處,EPIKORE 9 之所以可以降低製造成本,主要來自於箱體與中、 低音單體的差異。

箱體方面,EPIKORE 9 沒有 KORE 重達 34 公斤的底座,也沒有使用 KORE 的複合材料前障板。EPIKORE 9 的弧形箱體不是像 KORE 採用 28mm 樺木夾板加壓成形(加上實木貼皮外層之後,箱體側板厚度是 32mm),而是改採 18mm 厚的 MDF 建構箱體(前障板厚達 40mm)。除此之外,EPIKORE 9 沒有採用 KORE 的 4mm 厚 Ammara Ebony 實木貼皮,而是提供三種外觀選擇,分別是胡桃木鏡面烤漆、黑色鋼烤,以及褐紅色(Maroon)鋼烤。KORE 的 Ammara Ebony 黑檀木貼皮不但稀有,而且要使用整塊大面積實木貼皮,必須淘汰大量不良品,成本更為昂貴,已經算是收藏品等級。相較之下,EPIKORE 9 的胡桃木貼皮其實已經非常漂亮,鏡面烤漆質感則與 KORE 同樣是最頂級的製作水準。

外觀之外,其實真正重要的是箱體結構。與Kore相較,Epikore 9的箱體結構雖然較為簡化,但是單支64公斤的分量,在同級喇叭中依然是重量級製作,也依然符合DALI所追求「低共振箱體」的目標。

箱內設計方面,EPIKORE 9 的兩只低音單體一樣各自擁有獨立箱式與大口徑低音反射管,超高音、高音、中音單體,甚至分音器的腔室也都各自獨立, 互不干擾,整體設計基本上與 KORE 無異。這代表在影響聲音表現最關鍵的地方,EPIKORE 9 其實並沒有太多妥協。

▲這是低音單體的分解圖,請注意音圈筒與中音單體一樣採用鈦合金製造,搭配銅包鋁導線繞製音圈降低重量。

再說單體的差異,EPIKORE 9 的中音與低音單體並沒有採用 KORE 的雙音圈、 雙極片(KORE 的低音單體還用上雙彈波懸吊結構)平衡式單體結構。除此之外,單體振膜也沒有採用 KORE 的紙盆與蜂巢結構複合式材料。KORE 的平衡式單體結構雖然有其優勢,但是要讓兩個音圈同時精密的協同運作,單體製作成本勢必大幅提升,技術宣示意味濃厚。相較之下,EPIKORE 9 的中、低音單體回歸傳統,結構單純、可靠耐用,用在小一 號的 EPIKORE 9 身上,無需負擔像 KORE 那般巨量的低頻重播能量,其實也是最理想的選擇。

▲這是 EPIKORE 11 與 EPIKORE 9 使用的 8 吋低音單體,可以清楚看到磁力系統中咖啡色的部分,就是使用 SMC Gen-2 材料的地方。

突破單體技術限制的 SMC 材料

說過 EPIKORE 9 與 KORE 的差異之後, 接下來要看兩者的相同之處。EPIKORE 9 的中音與低音單體繼承了 KORE 最關鍵的旗艦技術,在磁力系統中的中央磁極與上極片中導入了第二代 SMC Gen-2 技術。

什麼是 SMC?它的全名是 Soft Magnetic Composite,是一種直徑 0.1mm 的鐵粉顆粒,表面鍍上特殊絕緣材料,再用特殊粉末冶金技術壓製成形,擁有極高的導磁性與極低的導電性。為什麼 DALI 要將這種特殊軟磁材料用於製造單體的中央磁極(Pole Piece)與上極片 (Top Plate)?因為 SMC 可以解決單體運作時的兩個無解難題:

第一,當單體的音圈在中央磁極與上極片之間的間隙(一般稱之為磁隙) 進行活塞運動時,傳統鐵製中央磁極會因為電磁感應而產生渦流效應(Eddy Current),渦流效應形成的反相磁場,會對音圈造成阻力,阻礙音圈運動,造成能量耗損,並且產生 3 次諧波失真。 因為 SMC 的導電率只有鐵的 10,000 分之一,所以用來打造中央磁極與上極片,可以大幅降低渦流效應,解決單體運作的一大缺陷。

第二,音圈在磁場中運動時會產生 Hysteresis 遲滯現象,讓鐵製的中央磁極與上極片像是電磁爐一般發熱,這意謂著擴大機輸入音圈的功率並非完全轉換成單體振膜推動空氣的動能,而是被轉換成熱能浪費了。SMC 的超低導電特性,讓它具有低遲滯現象,擴大機的功率可以完全轉換單體推動空氣的聲波,等於是讓喇叭更有效率的工作。

▲這是 EPIKORE 11 與 EPIKORE 9 使用的 6.5 吋中音單體,請注意振膜採用 DALI 獨家紙盆混合木纖維材料,振膜上的紋路並非裝飾,經過手工塗佈阻尼塗料之後,可以有效降低振膜特定區域產生的共振。

中頻專用的中音單體

DALI 早在 2012 年就將 SMC 運用在 EPICON 系列的單體中,如今已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不過在 Hi End 喇叭廠家中, 目前只有 DALI 一家具備這種技術。研發 KORE 時,DALI 進一步改良了 SMC 鐵粒子的形狀,也改良了絕緣鍍膜的配方,進化為第二代 SMC Gen-2。用 SMC Gen-2 製造的中央磁極與上極片,導電效率可以進一步降低到鐵製品的 25,000 分之一,渦流效應與其所造成的能量耗損與 3 次諧波失真,全都進一步大幅降低,尤其是在磁束密度超過 1 Tesla,重播頻率高於 400Hz 的狀態下,SMC 降低渦流效應與失真的效果更好,大幅提升了 KORE 中音單體的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KORE 的中音單體是專為重播中頻而開發,與一般中音單體必須兼顧低頻重播的用途不同。中頻是音樂重播最重要的頻域,KORE 的中音單體因為只需要負責重播中頻,所以振膜活塞運動幅度不需要太大(衝程只有 ±2mm),可以搭配輕量化橡膠懸邊,不但振膜運動更為靈活,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傳統懸邊造成的反相聲波干擾。這樣的設計理念,也被 EPIKORE 11 與 EPIKORE 9 使用的 6.5 吋中音單體完整繼承。

鈦合金音圈的優點

除了 SMC Gen-2 之外,EPIKORE 9 的中音與低音單體還繼承了 KORE 的另一項關鍵技術,那就是使用鈦合金打造的音圈筒,再搭配 CCA(Copper Clad Aluminium)銅包鋁導線繞製音圈降低重量。鈦合金音圈筒不但硬度極高,而且具備不導磁、不導電特性,與 SMC Gen-2 中央磁極與上極片搭配,可以進 一步降低渦流效應造成的能量耗損。 只不過鈦合金音圈筒加工困難,製造成本極高,市面上就算是最頂級高價的喇叭,也未必採用這種組件。KORE 的中音單體不但採用,還在鈦合金音圈筒上面打洞,藉以提升散熱效率,降低空氣阻力,製成難度與成本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KORE 只有中音單體採用鈦合金音圈筒,低音單體的音圈筒因為尺寸太大,如果用鈦合金打造音圈筒,重量將會過重,只好改採玻璃纖維音圈筒。EPIKORE 9 的低音單體尺寸較小,所以中音與低音單體全都可以採用鈦合金音圈筒,在這部分的用料,可說比 KORE 旗艦還要高階。

▲這是 EVO-K Hybrid 高音模組中兩個單體的分解圖,這兩個單體都是 DALI 自家開發,安裝在一個堅固的鋁合金鑄造障板上面,可以降低箱體共振干擾。

獨家 EVO-K Hybrid 高音模組

接下來介紹 KORE 與 EPIKORE 系列配備的 EVO-K Hybrid 高音模組。結合絲質凸盆高音與鋁帶超高音單體所建構的高音模組,一直是 DALI 喇叭的一大特徵, 早在 1990 年,DALI 就將這種技術用在 DALI 700 系列喇叭身上。

為什麼要結合兩種不同形式的高音單體?簡單的說,就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各取所長。先說凸盆高音單體,這種單體在重播 12kHz 以上的高頻時,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聲波擴散會明顯收窄,導致離軸響應不佳;二是失真也會明顯提升,所以 DALI 將 12kHz 以上的高頻交給鋁帶高音單體負責,一方面鋁帶高音的反應速度快,更擅長重播 12kHz 以上的高頻,可以大幅降低失真;另一方面鋁帶高音是線音源發聲, 所以在重播 12kHz 以上高頻時,水平聲波擴散性比一般凸盆高音單體更為優異。這是 DALI 一直堅持採用這種複合式高音模組的原因。

▲35mm 軟凸盆高音單體的後方配備大型密閉腔室,內中填滿吸音材料,可以吸收單體背波干擾。

特別開發的 35mm 高音單體

在開發 KORE 喇叭時,DALI 進一步改良了這種複合式高音模組,定名為 EVO-K Hybrid。改良重點有二,第一個重點是凸盆高音單體的改良,因為不需要重播 12kHz 以上高頻,所以 DALI 將振膜尺寸加大到 35mm,振膜面積是一般 1 吋高音的兩倍,更適合重播 400Hz 到 3kHz 之間的頻段,一方面大幅降低失真,另一方面共振頻率可以壓低到遠離分頻點以下的頻率,讓分音線路設計更為簡化。

這款全新開發的35mm高音單體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單體後方配備子彈型獨立腔室,內中填滿吸音材料,可以吸收單體背波干擾;二是因為音圈筒直徑加大,散熱更好,所以磁隙中不需要灌注磁液冷卻。排除了磁液的阻力之後,不但音圈運動更為靈活,而且單體也更為耐用。為什麼少了磁液冷卻之後,單體反而更為耐用?因為一般灌注了磁液的高音單體,在使用多年之後,磁液都會乾涸,導致單體重播特性改變,散熱效率變差也會提升損壞的風險。如果高音單體的設計中,原本就不需要依靠磁液冷卻,也就不用擔心磁液乾涸之後所造成的問題了。

值得一提的是,DALI 亞洲區營運總監 Gilles Brun 在來台舉辦 KORE 發表會時曾經告訴我,其實 DALI 早就想要使用這種大尺寸高音單體,只是市面上沒有任何單體廠製造這種尺寸的高音單體,直到 DALI 決定開發 KORE 旗艦喇叭,才決定自行從頭打造這款 35mm 高音單體,目前也只有 KORE 與 EPIKORE 系列配備這款單體。

EVO-K Hybrid 的鋁帶高音也有改良,鋁帶平面振膜的尺寸是 55×10mm,配備全新設計的導波開口,單體背後加上散熱鰭片,靈敏度提升 8dB,動態壓縮與失真更低。

分音器也導入 SMC
最後介紹分音器。DALI 在設計 KORE 與 EPIKORE 11 的分音器時,考量這兩款喇叭特別高挑,上、下方的低音單體距離較遠,有可能因為反射條件不同而造成時間差。靠近地面的低音單體還會因為地面反射,造成 250Hz-300Hz 的低頻凹陷,所以特別在分音線路中導入 FRC(Floor Reflection Control)地面反射控制技術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本篇評論的 EPIKORE 9 身高比 EPIKORE 11 矮 30 公分,設計分音器時不用顧慮這個問題,也讓分音線路得以較為簡化,這反而成為一個優點。

除此之外,KORE 第一次在分音器中的電感導入了 SMC Gen-2 材料,EPIKORE 系列也同樣採用,不但阻抗更低,而且電感之間的串音干擾也大幅降低,讓訊號路徑得以縮短。

中低頻潛力無窮
進入實際試聽,以往雖然在發表會與音響展聽過 KORE 與 EPIKORE 11 的聲音,但是因為場地與環境限制,大概只能聽到六成實力,這次在公司的聆聽室聽 EPIKORE 9,終於可以好好體驗 DALI 旗艦技術到底可以帶來什麼樣的進化。

首先是擴大機搭配,EPIKORE 9 的靈敏度 88dB,從規格看並不特別難推,但是聆聽室中的擴大機試過一輪之後,總卻覺得還差一口氣,無法充分激發這款喇叭的實力,後來特別商借 4 歐姆輸出功率 140 瓦的 Burmester 082 綜擴,兩者搭配,整體表現才有豁然開朗之感。不過老實說,082 的搭配只能算是起點,EPIKORE 9 似乎還有潛力等待發掘,如果可以在更大的空間中,搭配驅動力更強的擴大機,相信 EPIKORE 9 的重播氣勢還能更為龐大開闊。

測試低頻表現,我的第一個發現是 EPIKORE 9 的中低頻能量幾乎逼近8坪空間所能容納的極限,如此充沛的重播能量,明顯勝過以往在這裡試聽的其他類似體積喇叭。聽藍調吉他手 Robben Ford「Bringing It Back Home」專輯,無須開大音量,就可以感受到擊鼓低頻特別凝聚,重量感特別穩定,貝斯撥奏也特別飽滿彈跳。

深入刻畫內聲部層次
聽海汀克指揮法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的馬勒「第六號交響曲」,雖然錄音並非特別發燒,但是 EPIKORE 9卻能將原本有些含糊的各聲部定位明確展現,即使大聲播放,整體結構依然穩定不亂,甚至可以引領聽者感受更細微的內聲部層次。這種對於大編制樂曲的超強解析能力,以及穩如泰山的穩定感,已經完全是頂尖大型喇叭的水準。

再聽 Eugen Jochum 指揮倫敦愛樂演奏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這是 1976 年的錄音,EPIKORE 9 的重播完全沒有老錄音的陳舊感,而是能展現出明朗清晰的演奏線條,以及飽滿豐厚的弦樂齊奏。

這樣的表現與我以往聽過的 DALI 喇叭有些不同,以往我一直認為 DALI 喇叭的音質甜美柔軟,較為偏重音樂性的表現。但是這次試聽 EPIKORE 9,甜美音質與柔軟順暢的音樂性依舊,但是樂器演奏的真實感、直接感卻更為出色,清晰的演奏線條、對於大編制樂曲的解析力,以及開闊的音場與明確的音像定位,也比我以往聽過的 DALI 喇叭更為優異,我認為這些都是 KORE 旗艦技術加持之後,所帶來的音樂表現力明顯提升。

人聲溫潤,鋼琴鮮活
聆聽女歌手 Holly Cole 演唱的「The Tennessee Waltz」也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特質,人聲中頻一方面特別甜美溫潤,另一方面又非常解析真實,而且沒有任何音染贅肉。不得不承認全新開發的中音單體搭配 EVO-K Hybrid 高音模組,的確將人聲的中頻到中高頻提升到既真實又美的全新境界。

這次使用的 Burmester 082 綜擴高頻較為鮮明亮麗,與 EPIKORE 9 搭配,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現鮮明高音,但是卻不會過於明亮刺激。聽鋼琴家 Daniil Trifonov 的「Bach: The Art of Life」專輯,尤其能突顯這張錄音特別晶瑩明亮的高音質感,以及豐富飄逸的泛音延伸,換上其他喇叭之後,這種特質隨即消失,高音觸鍵變得黯淡沈悶,音樂也變得索然無味。

有限空間中的旗艦之選
根據我這些年來的觀察,大多數本地音響迷的聆聽空間都不會太大,可以容納像 KORE 或 EPIKORE 11 這種大型喇叭的居家空間並不多見,EPIKORE 9 的體積剛好適合一般居家空間,價格則比 KORE 親切許多。如果您的聆聽空間不是特別大,卻想要擁有最接近 KORE 的重播特性,毫無疑問,EPIKORE 9 就是您的最佳選擇。

集體試聽:

洪瑞鋒:更符合音響迷期待值的旗艦喇叭
之前有機會前往極品音響外燴 DALI 旗下的 EPIKORE 11 落地式喇叭,在結束工作後的回家路上,我感嘆的除了是它極為全面的音質表現,也感嘆它一般人無法親炙的售價,以及它高聳的喇叭箱體高度,也非一般居家空間可以輕鬆進駐。直到原廠推出了比 EPIKORE 11 更小一號的 EPIKORE 9,我才覺得:對啊,這才是屬於普羅大眾音響迷的旗艦喇叭,終於等到你了!這次在社內集體試聽 EPIKORE 9,就把當初我在極品音響試聽的美好回憶,都找回來了。這次由於在社內聆聽,空間條件更為熟悉,就能更輕鬆分析出這對喇叭的卓越之處。首先來談音質,很多人會說高階喇叭還談音質,不會太小題大作嗎?但我認為當您願意投入那麼多的預算購入一對高階喇叭,音質是一項最直覺,也最能與其他喇叭拉出明顯差異的地方。聽 DALI EPIKORE 9,您會發現它發出來的音質,就是與一般喇叭不同,那音質是真的好。例如在聽 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 演奏「Baroque Highlights」,這對喇叭將弦樂推送出的音質密度,不僅柔軟又富有彈性,在音色漸層中釋放出的形體線條,更彷彿觸摸上等絲綢一般,有著極為光滑的柔韌感。我認為拿 DALI 喇叭搭配 Burmester 是一次很棒的組合。聽 Julius Asal 那張「SCRIABIN-SCARLATTI」鋼琴演奏,這對喇叭可以描繪出琴音最微弱的泛音細節,即便音樂家以輕盈的力道演奏,入耳的琴音顆粒依舊飽滿,觸鍵溫潤,釋放出鋼琴迷人的甜美氣息。另外在演唱 Russian Red 的「Volverma a enamorar」,我特別喜歡這對喇叭唱出來的人聲細節。中頻的細緻感與光澤特別凸顯,而且又甜又豐潤,將 Russian Red 獨具風格的歌唱方式,用一種相對嬌柔的音色呈現出來,充滿聲音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這是一對從旗艦喇叭一再往下縮小的落地式喇叭,但它仍需要夠大的聆聽空間才能真正施展拳腳。這對喇叭的低頻能量相當驚人,喇叭雄厚的低頻密度可以輕鬆推出足量的聲音氣勢。包括在聽 Everydaze 的「DAZE」專輯,電子低頻就呈現彷彿巨大水球一般的形體輪廓,可以聽見低頻段豐富的各種聲響效果,絕對是一對更符合大家期待的旗艦喇叭。

林哲宏:小空間也能享受 KORE 的精華
自 DALI 推出超旗艦 KORE 喇叭以來,其卓越的音質表現征服了全球發燒友的心,讓大家認識到 DALI 不只會做「消費級喇叭」。但KORE宏偉的體型確實成為許多音樂愛好者的現實考量,在有限的居家空間中,KORE 那接近 1.7 米的高度與相當可觀的深度,使得不少音響迷只能望而興嘆。幸運的是 DALI 深諳此道,他們將 KORE 的尖端技術精華濃縮到更為實用的 EPIKORE 系列中,而其中的 EPIKORE 9 便是絕佳範例,為空間受限的發燒友提供了接近旗艦級的聆聽體驗。

透過 EPIKORE 9 聆聽哈梅力克(Asger Hamerik)的安魂曲第二樂章「震怒之日」,我感受到了 DALI 旗艦技術在中型落地喇叭上的出色表現。此樂章以葛雷果聖歌中震怒之日旋律為主題,以奏鳴曲式的架構譜寫成超過15分鐘的雄偉篇章,可謂丹麥19世紀樂史中的最高傑作,充分考驗了喇叭對管風琴、合唱團與管弦樂的動態表現能力。從第一個音符開始,我便發現這對喇叭能重現宏大的空間感,即使在我們不算特別寬敞的二號試聽室中也能展現出讓人難以置信的音場寬度與深度。管風琴低頻的震撼感透過雙低音反射孔設計被完美釋放,不僅有量感更兼顧質感,低頻的顆粒度和層次清晰可辨。


合唱團的表現更是讓人驚艷,EVO-K Hybrid複 合式高音與木質纖維振膜中音將人聲中的微妙細節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男聲部的厚實低沉與女聲部的明亮透明在空間中形成立體結構,每個聲部都能被清晰定位,聲響卻又融合成一個整體。當樂團齊奏時,EPIKORE 9展現了令人驚嘆的動態對比能力,即使是最激烈的爆發段落也不見壓縮感。銅管樂器的閃亮音色與弦樂群的細膩質感同時呈現,讓聲音在保持高張力的同時不失音樂性。特別是震怒之日主題出現時,喇叭能精準捕捉音樂的威嚴感與張力,讓聽者如臨現場。

EPIKORE 9 成功將 KORE 的頂級技術精華帶入更親民的中型落地喇叭中,為一般家庭提供了接近旗艦級的聆聽體驗。它證明了即使在有限的空間中,也能享受到 DALI 頂尖技術帶來的音樂魅力。

蔡承哲:舉手投足完全是大型喇叭架勢
對大部分人來說,熟悉的應該是 DALI 的平價產品;以往送入本刊評測也是平價型號居多,因此這次很難得可以在熟悉空間聆聽 DALI 的老三,一窺 DALI 高低階產品的異與同。唯一可惜的 EPIKORE 9 雖然個頭看起來不大(但重量驚人),2 號試聽室竟然無法完全乘載 EPIKORE 9 的能量,聽來像是設計給更大空間使用。


在性格上 EPIKORE 9 與同廠平價款式類似,同樣走輕鬆自在、舒服聆聽的路線;它不是要讓人聽的血脈噴張,充滿刺激的類型。能夠自然地以恬適心態聆聽所有類型,就算是金屬、搖滾、饒舌這類本就偏刺激的音樂也是如此。不過請別以為這樣的風格是性能問題,EPIKORE 9 的爆發力與控制力絕對一流。比如聽鋼琴獨奏「Your Mother Should Know:Brad Mehldau Plays The Beatles」,Brad Mehldau強音鍵觸是真的能夠炸裂出火花,呈現擊弦該有的打擊感,而非音壓較大而已。或如 Kendrick Lamar「GNX」內的電子低頻,EPIKORE 9 除了做到收放自如的控制力,又同時具備穩定、從容不迫的特質。這種輕鬆自在毫不費力的從容感,是可以搬進本刊試聽室內的喇叭尺寸很難聽見的特質。這特質讓聽者可以輕鬆賞析內聲部結構,聽清楚音樂家在配器上的巧思。


EPIKORE 9 個人最喜歡的特質是無論什麼音樂,形體密度都特別高、特別紮實。這就好像品嘗過無摻水純果汁,才會明白平常喝的都是稀釋過的;EPIKORE 9 的形體密度就是那無摻水果汁,才是真正該有的原始面貌。


焦點與建議:
焦點:
①        中音與低音單體都導入 KORE 旗艦的 SMC Gen-2 軟磁材料,兩者都配備鈦合金音圈筒。
②        使用與 KORE 旗艦完全相同的 EVO-K Hybrid 高音模組,中高頻以上的解析力大幅提升。
③        有如大型落地喇叭一般的充沛中低頻重播量感。
④        可以深入刻畫大編制樂曲內聲部層次的優異解析力。
⑤        具備柔軟音樂性又非常解析真實的重播特質。
建議:
①        中高頻比以往的 DALI 喇叭更為鮮明,不過即使搭配聲底同樣明朗的擴大機,也不用擔心聲音會過於刺激。
②        建議聆聽空間至少大於 8 坪,中低頻能量才能盡情吞吐。
③        建議至少搭配輸出功率 100 瓦以上的擴大機,才能充分發揮全面實力。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