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 Epikore 9 挑戰百萬元級最佳喇叭的頂尖實力
【全文節錄自「音響論壇」】
在眾多Hi End頂尖音響廠家 中,來自丹麥的DALI絕對是最積極投入產品研發的廠家之一。在新冠疫情解封之後的2022 年,第一個造訪台灣舉辦新品發表會的廠家就是DALI,那次發表的Kore超級旗艦喇叭,也毫無疑問是近年最受矚目的頂尖喇叭。這款為了慶祝DALI創業四十週年的旗艦之作,不但技術含金量 超高,而且從箱體造型到稀有木皮裝飾與頂級鏡面烤漆,全都達到State of The Art的極致境界,一舉將DALI推上最頂尖Hi End喇叭品牌之列。
許多人能以為Kore是DALI在疫情三年期間所開發出來的產物,其實DALI 投入研發的時間更久,早在十年之前, 他們就有開發Kore的計畫了,之所以耗時如此之久,是因為DALI認為這款旗艦喇叭不但必須具備全面創新的突破性技術,還必須能夠引領DALI喇叭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他們研發的其實不只是一款旗艦喇叭,而是連同生產設備也配合Kore的創新技術同步升級,研發成本投資之鉅,由此可見一斑。
Kore旗艦技術開枝散葉
既然投入了如此龐大研發成本, DALI當然不可能只為了生產Kore一款喇叭,Kore其實是DALI為了宣示自家技術實力而推出的指標性產品,真正目的其實並非實際銷售。果不其然,他們在隔年就緊接著發表了全新Epikore 11 喇叭,從產品型號即可以看出,它是 Epicon系列與旗艦Kore的合體,一方面填補了Epicon系列與Kore旗艦之間的產品級距鴻溝,另一方面繼承了Kore的旗艦技術,但是價格卻只有Kore的一 半。在箱體外觀上,Epikore 11的身高與Kore相近(只矮了5公分),但是障板寬度縮減,也讓這款喇叭更容易融入居家空間。
DALI的研發腳步還沒停下,再隔年(2024年),DALI亞太區銷售經理Raj TB在8月台北音響展來訪,透露了Epikore有可能推出其他型號,沒想 到一個半月之後,Epikore全系列就完整成軍。不只如此,他們還緊接著發表了全新Rubikore系列,從型號可知,這個中階系列是從原本的Rubicon進化而來,也導入了Kore的旗艦技術。很顯然的,DALI對於Kore旗艦早有一套長期規劃,這款超級旗艦喇叭,的確引領了DALI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
目前Epikore系列一共有四款喇叭, 分別是Epikore 11、Epikore 9、Epikore 7 三款落地喇叭,以及Epikore 3一款書架 喇叭。洪瑞鋒在426期已經針對Epikore 11做過器材外燴,這次則輪到Epikore 9 進行測試,這款喇叭雖然比Epikore 11 少了兩只8吋低音單體,但是不論箱體尺寸、重量或是整體重播氣勢,都比一 般落地喇叭大上一號,原本我以為這次 Epikore 9的試聽一樣會在本地總代理極品的大試聽室中進行,沒想到極品竟然將這款喇叭送到本社測試,即使在社內最大的8坪聆聽室中,Epikore 9依然是我們在社內所測試過最有「存在感」的一款喇叭。
Kore旗艦縮小版
我發現從Kore到Epikore系列的產品分級,明顯是配合不同居家空間而審慎考量的規劃。Kore旗艦喇叭的體積最為巨大,對於豪宅大空間來說,就是需要如此高聳氣派的喇叭,放在大空間中的視覺比例才會協調。
Epikore 11與Epikore 9屬於下一個級距,低音單體尺寸從Kore的11.5吋縮小為8吋,箱體障板寬度也從Kore的 448mm收窄為422mm,讓喇叭擺位更為容易,不過這兩款喇叭的定位又有不 同,Epikore 11每聲道一口氣用上4只8吋低音單體,振膜推動空氣的總面積與 Kore相仿,顯然DALI對於Epikore 11的 期望,是要打造一款中低頻重播氣勢接近Kore,但是卻更容易融入居家空間的喇叭。
再看Epikore 9,每聲道低音單體比Epikore 11少兩顆,身高也降低約30公 分,我認為箱體造型比高挑的Epikore 11更為穩重協調一點,重點是它的單體配置與Kore相同,都是4音路5單體架構,看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Kore。至於體積更小的Epikore 7與Epikore 3呢?他們的低音單體縮小為7吋,適合在更小 的空間中使用。
低共振箱體結構
前面說到Epikore 9是設計架構最接近Kore的旗艦縮小版,但是價格卻只要 Kore的三分之一。到底Epikore 9與Kore 有何差別,又繼承了哪些旗艦技術?相信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重點。以下先說兩者的相異之處,Epikore 9之所以可以降低製造成本,主要來自於箱體與中、 低音單體的差異。
箱體方面,Epikore 9沒有Kore重達34公斤的底座,也沒有使用Kore的複合材料前障板。Epikore 9的弧形箱體不是像Kore採用28mm樺木夾板加壓成形(加上實木貼皮外層之後,箱體側板厚度是32mm),而是改採18mm厚的MDF建構箱體(前障板厚達 40mm)。除此之外,Epikore 9沒有採用Kore的4mm厚Ammara Ebony實木貼皮,而是提供三種外觀選擇,分別是胡桃木鏡面烤漆、黑色鋼烤,以及褐紅色(Maroon)鋼烤。Kore的Ammara Ebony黑檀木貼皮不但稀有,而且要使用整塊大面積實木貼皮,必須淘汰大量不良品,成本更為昂貴,已經算是收藏品等級。相較之下,Epikore 9的胡桃木貼皮其實已經非常漂亮,鏡面烤漆質感則與Kore同樣是最頂級的製作水準。
外觀之外,其實真正重要的是箱體結構。與Kore相較,Epikore 9的箱體結構雖然較為簡化,但是單支64公斤的分量,在同級喇叭中依然是重量級製作,也依然符合DALI所追求「低共振箱體」的目標。
箱內設計方面,Epikore 9的兩只低音單體一樣各自擁有獨立箱式與大口徑低音反射管,超高音、高音、中音單體,甚至分音器的腔室也都各自獨立, 互不干擾,整體設計基本上與Kore無異。這代表在影響聲音表現最關鍵的地方,Epikore 9其實並沒有太多妥協。
再說單體的差異,Epikore 9的中音與低音單體並沒有採用Kore的雙音圈、 雙極片(Kore的低音單體還用上雙彈波懸吊結構)平衡式單體結構。除此之外,單體振膜也沒有採用Kore的紙盆與蜂巢結構複合式材料。Kore的平衡式單體結構雖然有其優勢,但是要讓兩個音圈同時精密的協同運作,單體製作成本勢必大幅提升,技術宣示意味濃厚。相較之下,Epikore 9的中、低音單體回歸傳統,結構單純、可靠耐用,用在小一 號的Epikore 9身上,無需負擔像Kore那般巨量的低頻重播能量,其實也是最理想的選擇。
突破單體技術限制的SMC材料
說過Epikore 9與Kore的差異之後, 接下來要看兩者的相同之處。Epikore 9 的中音與低音單體繼承了Kore最關鍵的旗艦技術,在磁力系統中的中央磁極 與上極片中導入了第二代SMC Gen-2技術。
什麼是SMC?它的全名是Soft Magnetic Composite,是一種直徑0.1mm 的鐵粉顆粒,表面鍍上特殊絕緣材料, 再用特殊粉末冶金技術壓製成形,擁有極高的導磁性與極低的導電性。為什麼DALI要將這種特殊軟磁材料用於製造單體的中央磁極(Pole Piece)與上極片 (Top Plate)?因為SMC可以解決單體運作時的兩個無解難題:
第一,當單體的音圈在中央磁極與上極片之間的間隙(一般稱之為磁隙) 進行活塞運動時,傳統鐵製中央磁極會因為電磁感應而產生渦流效應(eddy current),渦流效應形成的反相磁場, 會對音圈造成阻力,阻礙音圈運動,造成能量耗損,並且產生3次諧波失真。 因為SMC的導電率只有鐵的10,000分之 一,所以用來打造中央磁極與上極片, 可以大幅降低渦流效應,解決單體運作的一大缺陷。
第二,音圈在磁場中運動時會產生Hysteresis遲滯現象,讓鐵製的中央磁極與上極片像是電磁爐一般發熱,這意謂著擴大機輸入音圈的功率並非完全轉換成單體振膜推動空氣的動能,而是被轉換成熱能浪費了。SMC的超低導電特性,讓它具有低遲滯現象,擴大機的功率可以完全轉換單體推動空氣的聲波, 等於是讓喇叭更有效率的工作。
中頻專用的中音單體
DALI早在2012年就將SMC運用在Epicon系列的單體中,如今已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不過在Hi End喇叭廠家中, 目前只有DALI一家具備這種技術。研發Kore時,DALI進一步改良了SMC鐵粒子的形狀,也改良了絕緣鍍膜的配方,進化為第二代SMC Gen-2。用SMC Gen-2製造的中央磁極與上極片,導電效率可以進一步降低到鐵製品的25,000 分之一,渦流效應與其所造成的能量耗損與3次諧波失真,全都進一步大幅降低,尤其是在磁束密度超過1 Tesla,重 播頻率高於400Hz的狀態下,SMC降低渦流效應與失真的效果更好,大幅提升了Kore中音單體的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Kore的中音單體是專為重播中頻而開發,與一般中音單體必須兼顧低頻重播的用途不同。中頻是音樂重播最重要的頻域,Kore的中音單體因為只需要負責重播中頻,所以振膜活塞運動幅度不需要太大(衝程 只有±2mm),可以搭配輕量化橡膠懸邊,不但振膜運動更為靈活,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傳統懸邊造成的反相聲波干擾。這樣的設計理念,也被Epikore 11 與Epikore 9使用的6.5吋中音單體完整繼承。
鈦合金音圈的優點
除了SMC Gen-2之外,Epikore 9的中音與低音單體還繼承了Kore的另一項關鍵技術,那就是使用鈦合金打造的音圈筒,再搭配CCA(Copper Clad Aluminium)銅包鋁導線繞製音圈降低重量。鈦合金音圈筒不但硬度極高,而且具備不導磁、不導電特性,與SMC Gen-2中央磁極與上極片搭配,可以進 一步降低渦流效應造成的能量耗損。 只不過鈦合金音圈筒加工困難,製造成本極高,市面上就算是最頂級高價的喇叭,也未必採用這種組件。Kore的中音單體不但採用,還在鈦合金音圈筒上面打洞,藉以提升散熱效率,降低空氣阻力,製成難度與成本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Kore只有中音單體採用鈦合金音圈筒,低音單體的音圈筒因為尺寸太大,如果用鈦合金打造音圈筒,重量將會過重,只好改採玻璃纖維音圈筒。Epikore 9的低音單體尺寸較小,所以中音與低音單體全都可以採用鈦合金音圈筒,在這部分的用料,可說 比Kore旗艦還要高階。
獨家EVO-K Hybrid高音模組
接下來介紹Kore與Epikore系列配備 的EVO-K Hybrid高音模組。結合絲質凸盆高音與鋁帶超高音單體所建構的高音模組,一直是DALI喇叭的一大特徵, 早在1990年,DALI就將這種技術用在 DALI 700系列喇叭身上。
為什麼要結合兩種不同形式的高音單體?簡單的說,就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各取所長。先說凸盆高音單體,這種單體在重播12kHz以上的高頻 時,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聲波擴散會明顯收窄,導致離軸響應不佳;二是失真也會明顯提升,所以DALI將12kHz 以上的高頻交給鋁帶高音單體負責,一方面鋁帶高音的反應速度快,更擅長重播12kHz以上的高頻,可以大幅降低失真;另一方面鋁帶高音是線音源發聲, 所以在重播12kHz以上高頻時,水平聲波擴散性比一般凸盆高音單體更為優異。這是DALI一直堅持採用這種複合式高音模組的原因。
特別開發的35mm高音單體
在開發Kore喇叭時,DALI進一步改良了這種複合式高音模組,定名為 EVO-K Hybrid。改良重點有二,第一個重點是凸盆高音單體的改良,因為不需要重播12kHz以上高頻,所以DALI將振膜尺寸加大到35mm,振膜面積是一般1吋高音的兩倍,更適合重播400Hz到3kHz之間的頻段,一方面大幅降低失真,另一方面共振頻率可以壓低到遠離分頻點以下的頻率,讓分音線路設計更為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