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 232 | 唱歌寬鬆,小提琴嬌柔,低頻豐軟
【全文節錄自「音響論壇 2025/7月號 第442期」】
Burmester 232 唱歌寬鬆,小提琴嬌柔,低頻豐軟
文 | 劉漢盛
早在 2023 年慕尼黑音響展時, Burmester 就已經推出 232, 所謂 232 就是 2023 年 2 月完成的產品,這是 Burmester 一貫的產品編號方式。2023 年就已經推出的產品,我現在才寫評論,的確是已經晚了。不過沒關係,晚到至少比不到還好。為何會那麼晚才寫評論呢?難道是此間代理商極品音響一直沒有進口嗎?其實,在「音響論壇」435 期 (2024 年 12 月號) 中, 編輯林哲宏就曾經採訪 Burmester 的全球業務經理 Eric Dubouays,他對這部綜合擴大機有很詳細的解說。
等待認證
232 一直沒有進口是事實,不過問題不在極品音響,而是在 Burmester。 他們在 2023 年宣佈推出之後,卻又花 了很多時間修改內部的韌體,以至於真正出貨時間是 2025 年。我猜他們可能在等待 Tidal Connect、Qobuz Connect 與 Spotify Connect,還有 Roon 認證,因為如果不等,就要等到下一個世代的綜合擴大機才能與這些「Connect」相容。所以,Burmester 也是煞費苦心。不過,我還是希望 2025 年宣佈推出的新產品不要到 2027 年台灣才見得到。
有關 Burmester 的歷史,由於我去工廠參觀過三次,以前「音響論壇」就寫得很清楚,在此就扼要點到。我們都知道,Burmester 的創辦人 Dieter Burmester (1946-2015) 不僅是位電子工程師, 也是搖滾樂團中的 Bass手。他熱愛音樂。每次去工廠採訪,都可以看到他收藏的電吉他。而且雖然是公司老闆,也已經有了年紀,但卻還是抽空參加搖滾樂團演出,真是搖滾老靈魂啊!
777 開創大業
他跟許多品牌創辦人一樣,剛開始只是想為自己做一部擴大機,但後來受到朋友的鼓勵,而踏入音響行業。1977 年 7 月,他為自己做了一部前級,這部前級就編號 777,也是 Burmester 第一部產品。當時他去銀行申請貸款創業,不過沒有通過審核,幸好他的朋友們踴躍支持,紛紛下訂 777,所以他就在 1978 年創立 Burmester Audiosysteme GmbH。
這部 777 前級的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是工業用儀器,左右各一把手,面板上有許多旋鈕與撥桿,還有二排 LED 顯示燈,這種外觀今天看起來已經過時,但在當時可說很新穎,我記得在工廠內還有看過鍍金版。
接著在 1980 年,Burmester 推出了至今依然是旗艦的 808 前級,這部前級有二大亮點,一是採用模組化設計,二是外觀整個鍍鉻,看起來亮晃晃的,很吸睛。808 到目前已經進展到第五代,45 年前的外觀設計在今天看起來還是充滿現代感,一點都不過時。
訂製系列
在 Dieter Burmester 過世後, Burmester 並沒有被併購,而是由遺孀 Marianne Burmester 繼續經營。從 2015 年到今天,Burmester 絲毫未顯疲態或衰退,反而推出許多 Bespoke 訂製系列, 並且與異業合作。例如 2023 年,為了慶祝銀器製造商 Robbe & Berking 創立 150 週年,推出相對應的訂製產品。而在 2024 年慕尼黑音響展,Burmester 將新推出的 BX-100 請五位設計者 Peer Kriesel、Dejoe、Ulrich Welter、Porsche Mambagrun、Jan-Philipp Schuppe 賦予不同的色彩。
今年 2025 年慕尼黑音響展中, Burmester 推出 Porsche 911 Spirit 70 特殊色 「Olive Neo」的訂製產品。這種紀念車款在2025年推出,全球限量 1,500 輛,台灣售價 1,333 萬元。所謂「Olive Neo」 就是綠橄欖的顏色。從這些 Bespoke 系列中,可知 Burmester 的活力、創造力依然旺盛。除此之外,Burmester 在 2025 年慕尼黑音響展中還推出 249 前級、259 後級,以及 257 黑膠唱盤。
Burmester 目前的「常規」產品線分為 Signature Line、Reference Line、Top Line 與 Classic Line,而 232 屬於 Classic Line。而這個系列的綜合擴大機中, 232 是最新的機型,每聲道輸出 150 瓦 (4 歐姆負載)。另外還有 032 (4 歐姆 170 瓦)、082 (4 歐姆 170 瓦)與 101 (4 歐姆 120 瓦)。
新一代綜合擴大機
232 是「新一代」的綜合擴大機, 它不僅擁有傳統類比綜合擴大機的功能,也擁有前級與超低音輸出端。背板有 HDMI ARC 端子,可用來連接電視。 也有 Micro SD 卡槽、USB 槽。這些都是傳統綜合擴大機的基本配備。此外還可插入二個擴充模組,一個是 DAC 模組,另一個是 Phono 模組。
事實上,232 是一部串流綜合擴大機,但必須購買 DAC 模組之後,才會啟動串流音樂播放功能。 而且加入 DAC 模組之後,支援高達 32bit/768kHz PCM 和 DSD,而且可當 USB DAC 使用,對於數位訊號的處理更為精進。232 可以唱串流 (與 Tidal Connect、Qobuz Connect、Spotify Connect 相容),而且 Roon Ready,還有 Apple AirPlay 2,還內建網路電台。另外一個模組是 Phono 放大模組,可唱 MC 唱頭,內部負載阻抗可調,包括 33、 75、220、390、1k、47k 歐姆。
以 App 操控
可是,232 的面板上只有一個大旋鈕,其他操控都看不到,到底要怎麼操控呢?這就是我說 232 是「新一代」綜合擴大機的原因,因為它的一切操控設定都是隱藏的,用家必須稍微經過學習才會懂得操作,此外還可在 App Store 下載 Burmester Conduct App 來操控。當然,232 也不忘給一個遙控器,讓 LKK 音響迷感到熟悉。
其實,如果您自己有串流播放機, 有 DAC,有唱放,那麼 232 就是一部標準的傳統綜合擴大機,您只要將訊源與 232 接駁,再長按面板上的大旋鈕,選擇你的訊源輸入端,就可以唱歌了。 此時 232 跟一般綜合擴大機的差別僅在於,那個大旋鈕除了可以當作音量旋鈕之外,還可以透過長按,讓一些功能顯示在面板上。
箱體小改
話說回頭,讓我們來看 232。我常說,Burmester 的箱體設計真的經典,看了幾十年都還覺得那麼前衛,那麼現代,那麼新穎,而且不流於俗。很少廠商敢把散熱片從左右二側延伸到面板, 但 232 的箱體這樣做了,而且看起來並不覺得醜。仔細觀察,發現箱體四個角落已經改為柱形,而且邊角做成弧形,有效柔化了箱體的剛性 (以前面板上的散熱片一直延續到最邊邊)。
232 現在的機箱顏色不僅是鍍鉻,還有黑色可以選擇,不過面板中央那個區域還是亮晃晃的 (黑色鏡面)。如果沒有開機,面板一片漆黑,開機後就會發現原來面板中央是顯示幕 (不是觸控幕)。而那個大大的旋鈕除了負責音量 調整之外,還有設定的功能,同時也是開機與關機、靜音之處 (長按下去是開與關,輕按是 Mute),這種旋鈕設計以往的 Burmester 產品沒見過。
注意歐規 XLR
來到背板,可以發現也沒有太多端子,最顯眼的就是一排 XLR 端子,那是二組 XLR 類比輸入端、一組 XLR 類比輸出端 (將 232 當作前級使用,要去選單中設定固定或可變輸出),以及一個超低音輸出端 (要在選單中設定開或關)。對不起,Burmester 沒有提供 RCA 端子。請注意,232 的平衡端子三支腳是歐規,也就是 1 地 2 負 3 正,而非美規的 1 地 2 正 3 負。千萬不要搞錯了。假若您的訊源 XLR 端子是美規,那麼就要準備一個轉換端子。或者,您的訊源本身就有相位反轉功能,這樣就不必準備轉換端子了。更簡單的是,您買一條 Burmester 的平衡線,就不會有相位接錯的問題。
二個擴充槽
除了上述幾個端子之外,232 還有 HDMI ARC 端子,讓用家接電視,將電視的音響效果透過 232,由喇叭播放。 此外 232 背板上還有 USB 插槽三個 (二個是 Interface,一個是 Port)、網路端子、遙控輸入輸出端子、Burmester Link 端子、6.3mm 耳機插孔。232 的耳機放大線路是新設計的,效果比以前更好。
背板上除了這些端子之外,前面說過,232 背板左右還留有二個模組插槽,可讓用家另購 DAC 模組與 Phono 模組 (來自 077 前級與 100 唱放)。請注意,Phono 模組僅供 MC 唱頭使用,MM 唱頭不能用,我猜想應該是Burmester 認為會買 232,肯定是用 MC 唱頭,所以 MM 唱放就省下。 如果您有購買 DAC 模組,可以看到在 DAC 模組上有 Digital Out (光纖與同軸)、Digital In (光纖、同軸),以及 AES/EBU 數位輸入端子。所以,這 塊 DAC 模組其實就是數位類比轉換模組,可以接受沒有內建 DAC 的串流播放器,可以使用 CD 轉盤,以及其他數位訊源。而串流功能呢?其實已經內建在 232 裡面了,只是如果沒有購買 DAC 模組,內建的串流、網路電台、Roon Ready 根本無法使用。
可用 Connect
到底要如何播放串流音樂呢?直接點 Tidal 或 Qobuz 或 Spotify 的 App,播放任何一首曲子時,按一下正在播放的曲目,此時頁面右上角就會顯示「小喇叭圖形」,點進去,就會顯出已經連接上的器材。點選 Burmester 232 做為播放器,這樣就可以聽到音樂了。
接下來要談 232 的設定功能。232 跟許多「現代」前級或綜合擴大機 一樣,擁有一些功能設定,只要點顯示幕右下那個齒輪 (工具圖示), 就可進入選單。在 232 的 Settings 設定選項中,有 Device Settings、Source Manager (Inputs)、Output Manager (Outputs)、Messages (訊息)、Maintenance (維護) 與About (Information) 等六大項。
簡單設定
Device Settings 底下分 General Settings,也就是一般設定,包括設定使用者名稱、器材名稱 (232)、 日期與時間 (連接上網路就會顯示,可以設定不同時區,以及 12 或 24 小時顯示)、Brightness (顯示幕亮度)、Display Timeout (設定持續亮著,或一定時間後關閉顯示幕)、Energy Saving Settings (設定無訊號輸入多久之後會自動 Standby,或一直開機)、Network Settings (顯示網路是否連接)、Network Information (顯示 IP 位址)、IP Configuration (可以指定另外的 IP 位址)、Network Setup (輸入你的網路密碼,連接網路)。而在 Input Settings 中,你可以更改訊源的名稱 (建議不要更改,很麻煩),可以調整每個訊源的音量大小,可以選擇優先跳出的訊源,可以移除訊源 (例如你沒有 Qobuz,可以在名單中移除),這些設定不做都沒關係。
在 Output Settings 方面,可以讓喇叭、耳機或超低音輸出啟動或關閉,如果您發現一切設定正確,但卻無法播出音樂,可能是沒有打開此處的喇叭輸出。如果您的耳機插孔插入耳機端子,那麼喇叭與超低音輸出將會自動關閉。
在 Messages Settings 中,您可以保留訊息,也可以去掉訊息。而 Maintenance 項中並非告訴你如何保養 232,而是可以選擇自動 Update 或關閉。232 當然也有 Factory Reset 功能,按下去就能恢復原廠出廠時的設定。
特重電源供應
232 的內部我沒有拆開,怕留下痕跡。不過根據 2024 年 12 月 Burmester 的全球業務經理告訴我們的資料,232 內部是雙單聲道架構,線路設計是承襲他家 035 前級與 036 後級,等於就是將這套前、後級整合在一個箱體中。它的前級輸入部分採用新的 OP Amp;而後級的輸入部分也採用新的晶體,讓 NPN 與 PNP 互補功率晶體達到更高的配對精度。此外,工程師特別著重在電源供應與功率輸出級的優化。在電源供應上,電源變壓器採用最新的德國高級貨,並且汲取 159 後級電源設計的概念,以一個環形變壓器內部做二組繞組,(因為空間無法容納二個環形變壓器),事實上等於是左右聲道電源分離設計。而內部的軟體韌體運作則是以一片單板電腦模組 (Single Board Computer) 為之,提供乙太網路、Wi-Fi 和藍牙連接等。
顯示幕搭配小按鈕
232 的面板上沒有傳統電源開關,到底要如何操作 232?請先插上電源線,按下電源線旁的開關,接著來到面板,「按下」那個大大的旋鈕,原本面板上只有紅色的 LED 燈 (Standby) 就會轉為綠色 (已經開機),此時原本黑黑的顯示幕就會出現顯示歡迎,以及使用者字樣 (如果您有輸入使用者名稱),而顯示幕左右二邊各四個小圓按鍵也會凸顯出來,而且每個小圓按鈕旁都有相對應的圖形,顯示幕右下角有一個齒輪 (設定) 圖形,這些就是您的操控設定工具。
假若您用 XLR 1 連接訊源,此時請注意看左邊四個小圓鍵中最下面那個小圓鍵,它會在相對應的地方顯示「幾條線」(Library) 的圖形,請按那個小圓鍵,就會進入訊源選擇,此時轉動大旋鈕,可以選擇 XLR 1 (另外還有 XLR 2,232 只有這二個類比輸入端),按下大旋鈕 (OK),此時您已經選定 XLR 為訊源輸入端,可以開始唱歌。232 的設計很貼心,只要是做設定或選擇時, 喇叭就會 Mute,顯示幕也會顯出打叉的圖樣,避免損及喇叭。其實 Library 就是訊源選擇,可以選擇 XLR 1、XLR 2、Phono、Tidal Connect、Qobuz Connect、Spotify Connect、HDMI ARC、Optical、AES、Internet Radio、 AirPlay 2 等。我測試的這部 232 還沒有 Roon,相信很快就會通過認證。
搭配很重要
聆聽 232 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喇叭有二對,也就是 Dynamikks! Monitor 10.15,以及 AER Momentum。這二對喇叭的靈敏度都高達 95dB,搭配 232 的 8 歐姆 75 瓦輸出綽綽有餘。在此我要提醒您,不要小看這 75 瓦,事實上 232 的淨重達 29 公斤。很少見到輸出 75 瓦的擴大機會那麼重的,除非是 Accuphase,這意謂著 232 的電源供應特別充足,否則不會那麼重。電源供應一旦夠充足,就算是只有 75 瓦,驅動喇叭的能力也很驚人。
交叉比較過二對喇叭,最後我選擇 DynamiKKs! 來搭配 232,倒不是說 232 搭配 AER 不能聽,而是 232 推起 DynamiKKs! 時,小提琴、鋼琴、大提琴非常美,完全沒有號角喇叭的侵略性,這種搭配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所以當然選擇 DynamiKKs!。
音質音色之美
232 雖然不是 Burmester 的頂級產品,但是它所發出的音質、音色之美我認為跟他家頂級產品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樣都是各種聽覺美感的融合,而這種聽覺美感的融合正是 232 的最大賣點。 到底 232 聽起來如何呢?高頻甜美、嬌柔;中頻寬鬆;低頻豐富又帶著彈性;音樂活生、光澤美、細節豐富,而且又爽脆是我認為的突出表現。它的音質之美也可以用絲滑、乳滑、天鵝絨來形容。而音色則是淡淡的金黃色彩。光澤有如清晨的陽光,甜度與爽脆如韓國水梨。至於低頻的彈性則會讓我想起滷得軟Q的豬腳,說彈牙是誇張些,但絕不會因為量感豐富而軟爛。
細甜柔嬌
232 的小提琴聲音非常迷人,當我聽希拉蕊演奏的佛漢威廉士「雲雀飛翔」時,那把小提琴簡直就是化為在天空飛翔的雲雀,集細、甜、柔、嬌於一身。此時伴奏的管弦樂更是綿密宜人, 聽起來真的有如天鵝絨般的質感。老實說,聽到那麼好聽的小提琴與弦樂表現,整個人都酥了。
再聽 Angèle Dubeau 所演奏的 Philip Glass 音樂「Signature」(鋼琴與小提琴)。小提琴的音色也很美,鋼琴的低音鍵往下延伸很沈。另外聽她演奏的 Arvo Pärt「Portrait」中的「Mozart- Adagio」,此處的小提琴與鋼琴一樣非常美,二種樂器都很圓潤,都很甜,都很有光澤,尤其二種樂器的泛音都非常豐富。這種美極的樂器音質音色就是 Burmester 的聲音特色,也是您花大錢買的主要聲音表現。
整曲聽完都不累
接著聽阿卡多演奏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Colin Davis 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小提琴的嬌柔與木頭味,還有甜度與光澤也是讓人舒服極了。管弦樂團則是龐大又寬鬆,細緻又絲絲縷縷,而且暫態反應很快。
聽美藝三重奏所演奏的柴可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Op. 50「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時,整曲聽完都不覺得累,因為無論是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音質音色都非常美,而且音樂的和聲也很美,這麼美的音樂旋律、這麼美的音響效果,聽一天也不累啊!好的音質音色是要用大錢去買的,這句話已經多次驗證。
聽 Pablo Ferrandez 所演奏孟德爾頌的大提琴「Lied ohne Worte Op.109」,大提琴的寬鬆、充滿共鳴與木頭味的美感也是很難用文字形容。再聽馬友友與 Emanuel Ax 合演的那張「Hope Amid Tears」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鋼琴音粒的晶瑩甜潤讓人醒腦,而且實體感與琴鍵的彈性都可以聽出來。而大提琴的木頭味與嗯嗯鼻音濃厚,擦弦的細緻質感也很真實。
彈跳活生
聽 Emerson Quartet 所演奏的孟德爾頌弦樂四重奏 No. 1 時,整首聽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彈跳活生感,那四把弦樂器的弦好像就在眼前彈跳一般,而且擦弦的細微細節很豐富,拉奏的質感也非常真實,四把琴的和聲更是美妙。
當我聽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時」,232 那種充沛的電源供應優點就顯露出來了,當音樂進行到高張力樂段時,232 聽起來並不會尖銳緊張,仍然保持寬鬆從容之感。而當音樂進行到強弱對比很強之處時, 無論是強樂段或弱樂段,232 都能很清晰的呈現音樂內聲部的紋理與層次。這種從容控制音樂大局的能力的確不是一般 75 瓦擴大機所能做到的。
漂亮的光澤
而當我聽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的德弗札克「第八號交響曲」時,一開始的銅管就輝煌燦爛,鍍上一層金黃色彩,顯出很美的音色。接著管弦樂總奏出現,寬廣的音樂規模感、細緻的高音弦樂群、隱隱波動的低音弦樂群都讓音樂變得更美,更動人。不僅如此,音樂隨時都好像被一弧很漂亮的光澤罩住,尤其是當木管演奏時,那種甜潤的光澤美感更是吸引人。還有,卡拉揚指揮樂團的強勁動能與細緻處處處充滿對比之美,這也透露出 232 暫態反應的優異。
人聲寬鬆
232 聽起流行音樂如何呢?人聲形體不胖,而是適中,但很寬鬆,聽起來不會緊繃。當我聽 Woongsan 唱的「But I Love You So」時,雖然只有鋼弦吉他與人聲,但空間感與人聲、吉他的細節極為豐富。此外,Woongsan 的嗓音飽滿有勁,充滿穿透力,人聲形體不是霜淇淋開始融化那種。
再聽今年很紅的 Francine Thirteen 那首「Queen Mary」,這首曲子編曲很簡單,但卻很猛,尤其是低頻。232 唱起這首曲子,人聲凝聚中氣十足,電子打擊樂器音效很有實體感與震撼力,低頻更是顯出低頻按摩的效果。
再聽 Daisy Gray 的那首「Wicked Game」,錄音師刻意將空間感炮製得很大,人聲樂器尾音也很長。不過也因為如此,232可以將空間感中的各種細節纖毫畢現。而且,232 所呈現的人聲音質很美,凸顯了 232 在音質表現上的價值。
衝擊性 Q 度無一不強
再來一首陳柏州的「Harvest Drum Improvisation」,我刻意將音量開大,此時我聽到的「鼓陣」聲波能量真的驚人,而且聲音都沒有破掉,鼓的彈性、形體、Q 度、衝擊性無一不強。這哪是一部 75 瓦的綜合擴大機啊!聽起來至少也有 200 瓦以上。
232 的低頻再生能力太強了,當我播放 David Chesky 那張「Graffiti Jazz」專輯,內中很多首曲子都有 31Hz 的極低頻,232 根本不需要加超低音,就能夠那些極低頻再生得又軟又 Q 又凝聚。
能量驚人
最後我要以「Mission Impossible, Dead Reckoning Part One」電影音樂作結尾。這段音樂雖然不是刺耳狂爆那種,但鋪底的極低頻能量很嚇人,而且當管弦樂總奏來到高潮時,會讓人擔心整套音響系統是否會崩潰。所以,每次聽這段音樂時,我都要小心的控制音量。這次,我也小心控制音量,但第二次聽時忍不住將音樂開得更大些,因為聲波能量雖然很驚人,但聽起來 232 與我的喇叭都還承受得了。老實說,這根本是自虐的測試,會讓人提心吊膽,但也驗證了它的不凡之處。
音質王者
Burmester 232 是一部超強的新一代綜合擴大機,它絕對不能以 75 瓦輸出來衡量,而是要以其售價水準來探知它的真正實力。我的意思是:雖然它每聲道只有 75 瓦輸出,但它的聲音表現水準卻是百萬級的,尤其在樂器音質、音色上的表現更是優異。買 232,我可以這麼說:「音響二十要」中的第一要「音質」絕對能夠滿足您,其餘十九要可以當作奉送,它是音質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