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化石到新舵手,VPI Player黑膠唱盤
【全文節錄自「普洛影音網」】
說到美國最知名的黑膠唱盤廠,大家想到的第一個名字一定是VPI,但是你知道VPI的第一件作品是什麼嗎?答案是一個唱片鎮,有兩種不同的重量可以選擇搭配,第二件作品才是他們的成名作,竟然也不是黑膠唱盤,而是至今仍在產品線上的HW-16洗唱片機(現役型號為HW-16.5)。
創立於1978年的VPI是由Harry Weisfeld與Sheila Weisfeld這對夫妻所共同創立,現在已經交棒給兒子Mat Weisfeld管理,依然還是美國最知名的黑膠唱盤廠商。走過類比(LP)轉數位(CD)的1990年代,VPI老神在在,持續不斷推出新產品,而且就在幾乎所有黑膠唱盤廠都應聲倒地之時,他們反而逆勢成長,成為市場中少數屹立不搖的黑膠唱盤廠。在「黑膠復興」來臨之前,每次提到VPI這間公司,大家總不免稱之為「活化石」來形容這家特立獨行的音響廠商。
VPI到1980年才推出第一款黑膠唱盤HW-19,從產品型號研判他們早期命名的規則,HW是Harry Weisfeld,後面的數字呢?據說是研發的產品代號(不一定是洗唱片機,有可能是任何產品類型)。換句話說,在HW-16之前,已經有15個未上市的設計(並不一定有做成產品),到第16號才成功且推出產品,而16到19,又歷經了幾次的修正,最後才推出第一款黑膠唱盤(研發週期顯然減短了不少)。
HW-19看起來就跟他們家經典的產品Classic 1唱盤一樣,這款在2008年紀念創立三十週年推出的型號,本名為Classic 30th Anniversary,之後也一路衍生出一系列的Classic產品,最後在2014年推出集其大成的The Classic Signature。
時間再回到1983年,VPI推出HW-19 MK2,模樣洗練了許多,之後陸續進化到1998年的HW-19 MK4。為什麼我一開頭就講了這麼一長串的故事呢?因為從這段VPI的創業史裡面可以看出這家公司設計的DNA,就是持續不斷的改良、進化。
◗ VPI的Player黑膠唱盤是專為完全不懂黑膠的入門者設計之產品,也是目前最完善的黑膠聆聽整體解決方案。Player黑膠唱盤的推出一舉讓VPI從音響圈的「活化石」變成黑膠市場的「新舵手」。
從Nomand進化而來
關於這次要寫的Player黑膠唱盤,故事就要從2012年推出的Traveler(旅行者)唱盤講起,這款產品是Harry Weisfeld的愛妻Sheila Weisfeld過世之後,VPI正式推出的第一件產品,也是他們首次針對入門者所推出的黑膠唱盤。
妻子過世後,傷心欲絕的Harry本來打算收掉公司,此時本來在當老師的小兒子Mat決定回來幫助父親的事業,所以整間公司才又開始振作起來。第一個問題是,當時的VPI已經有非常成功的旗艦唱盤HR-X,也有名滿天下的Scout系列,更別提還有延續創業經典的Classic系列,照理說產品線應該已經非常完整齊全,可以滿足各階層黑膠玩家的需求。但Mat卻發現他們並沒有針對完全不懂黑膠的入門者推出的黑膠唱盤,也就是在定價低於2,000美金的產品完全付之闕如,所以推出了Traveler黑膠唱盤。
◗ 這是VPI在2013年推出Traveler V2,V1與V2外觀的區別是產品型號從唱盤基座的正面改到上面。
VPI不久就在2013年推出Traveler的V2版本,廣納消費者的意見回饋改良,也首度採用了24V的直流馬達,讓Traveler的適用性更廣泛。接著他們在2015年推出Nomad一體式黑膠唱盤,雖說前面已經有Traveler的研發經驗,但Nomad其實是完全重新設計的產品,除了加入唱放與耳擴線路,整個唱盤基座(plinth)的設計與唱臂也全面進化。
隔年(2015),Nomad推出V2版本,這次VPI特別為這部黑膠唱盤設計了全新的唱臂,雖然是一體式(all in one)設計,但也加入了許多升級的可能性。從Traveler與Nomad身上,是不是又再次驗證了我開頭說的故事?
◗ VPI在2014年推出的Nomad(這張圖是2015年的Nomad V2版本)是他們推出的第一款一體式黑膠唱盤,也就是Player黑膠唱盤的前身。
◗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早期版本的Nomad之platter採用與唱盤基座類似的MDF複合材質製作,同時採用了與Traveler類似的金屬腳座,為偏硬的阻尼設定,這兩個設計在後來推出的Nomad都改掉了,所以VPI乾脆把型號也改了,在2016年正式推出Player。
◗ Nomad黑膠唱盤完全不同於市面上所謂的平價(廉價)黑膠唱盤,不但結合了VPI多年對於黑膠系統的設計經驗,也融合了他們對於聲音的品味與要求。
完全美國製造
一開始,VPI只想推出一款入門唱盤,所以並沒有打算留給用家任何的升級空間,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要升級,就直接選購他們家更高階的黑膠唱盤即可。但後來他們發現,就算是入門玩家也非常重視有沒有升級空間這回事,就算他們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用到,所以VPI又把這些升級的空間還給了消費者。
VPI在2016年結合之前的研發平價唱盤的所有成果,一口氣推出兩款黑膠唱盤,分別是Cliffwood與Player。Player的等級較高,不僅是一體式唱盤,內建唱放與耳擴,唱臂也採用較高製作水平的產品,搭配的唱頭是Ortofon 2M Red。而Cliffwood不具有唱放與耳擴,唱臂採用鋁合金製作,搭配的是Grado的Green MI唱頭。兩者都是VPI面對新世代所推出的主力產品,價格都非常的親民。
Player就是「黑膠唱盤」的意思,名字取得很大器,那Cliffwood又是什麼意思呢?答案就是VPI多年來工廠的所在地,強調他們家的產品都是「美國製造」的意味濃厚。事實上,現在大多數的平價唱盤都是在中國製造,不但製作水準堪憂,聲音品質也不甚了了,充其量就是有聲音罷了,所以VPI不僅要設計一款能讓人聽到黑膠真正好聲的唱盤,還要讓人一拿回去就可以聽,方便性完全不輸給CD唱盤的產品,答案就是Player。
◗ 這是與Player同步推出的Cliffwood黑膠唱盤,除了沒有唱放與耳擴之外,唱臂也比較簡化,但是唱盤基座與platter則是採用與Player同等級的製品。
◗ Cliffwood黑膠唱盤上面的唱臂其實來自Nomad的V1版本。
◗ 而Player黑膠唱盤上面的這支唱臂則可以一路追溯到2013年推出的Scout Jr.,後來也用在2014年推出的Nomad V2上面。
◗ Player黑膠唱盤的基座採用包裹了乙烯基(vinyl)的MDF,也就是複合材質製作,另外加上安裝了轉速控制、唱放、耳擴等電子系統的金屬外殼的重量,整體有著絕佳的抑振效果。
◗ 這片唱片墊也是經過特別設計,上面還有測定轉速的刻度,十分貼心。
◗ 可以看到Player的唱盤基座左邊,有耳機輸入孔、耳機音量、以及唱盤啟動鈕。Player的唱放與耳擴線路都出自VPI內部的工程人員之手,Mat說是希望能給用家一個參考的基準。
◗ Player透過pulley內外圈的凹槽來切換33或45的轉速。
◗ pully上面那層就是45轉。
◗ 從Nomad到Player,最大的差異就是將原本固定的電源線改為電源插座,讓用家可透過選用高級的音響專用電源線提升聲音表現。從這張圖也可以看到Player從早期Nomad的金屬腳座改為軟質的橡膠腳座,變成較軟的阻尼,方便用家將黑膠唱盤與喇叭擺在同一張桌子上時,避免喇叭的聲波對唱頭拾取的音樂訊號造成不良的影響。
◗ Player所用的唱臂採用不銹鋼製作,臂管為兩截式設計,避免同一材質產生的固定諧振問題。接線的部分採用VPI一貫向上導出的方式,唱臂座則修改為標準的JMW 9唱臂規格,讓用家可以直接升級。唱臂線也採用高純度的銅製作,每一個細節都有關注到。
◗ 這就是出廠時就已經安裝調整完畢的丹麥Ortofon 2M Red MM唱頭,雖然是平價唱頭,但聲音表現讓人出乎預料。
◗ 唱頭的針壓已經設定好了,如果用家要調整針壓,則要用工具鬆開唱臂後面的重錘,方能調整。
◗ 這支九吋唱臂垂直移動的部分採用Yoke設計,水平轉動的軸承與platter中心的軸承採用的是同一款來自Thompson Engineering的60 Rockwell精密軸承,60 Rockwell指的是洛氏硬度60的意思,軸承套則是採用黃銅製作,也就是圖中金黃色的部分。
◗ 方位角的調整要先鬆開臂管上的兩個小螺絲,不過入門玩家不用擔心,因為通常是不需要動到這部份的。
◗ 唱臂座的部分已經改為與JMW 9唱臂相同的尺寸,可以直接替換。
◗ VTA的調整則在底部的這個大螺絲上面,旋轉則可調整唱臂的水平高度,下面還可以看到接地端子。
◗ 整個Player唱盤從裡到外給人的感覺就是「紮實」兩個字,完全沒有他廠同價位或同類型的製品那種「虛虛」的感覺。
◗ 在原廠提供的說明書中,還有特別提到各種升級方案,除了唱片鎮、腳座、唱臂、唱頭之外,其實Player的唱放也是可以disable的,不過原廠並不建議用家自行操作,請送回經銷商處理。
我聆聽的第一張黑膠唱片是莎拉克勞克蘭的「透明」(Sarah McLachlan / Surfacing,Classic Records),裡面第二首「I Love You」裡面的電子低頻非常強勁飽滿,讓我非常訝異,因為在CD中聽到的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我也從來沒想過會在Player這樣的「平價」唱盤上聽到這麼飽滿的低頻表現與如此全頻段的聲音,可見這部Player不能等閒視之。第三首輕快的「Sweet Surrender」一開頭也是電子樂器聲響,質感非常好,當然莎拉克勞克蘭更是無庸置疑的好聽,接著第四首經典的「Adia」,吉他聲響非常爽脆清晰,搭配女歌手的嗓音形成一種非常美的融合感,這也是在聽CD時難以體會到的。
第二張聽的是Rudolf Firkusny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合作的「Dvorak : piano quintet in a / bagatelle op.47」(CBS Masterworks 76619),弦樂器的水乳交融感表現得非常出色,讓人聽到四件樂器與鋼琴形成的不同和聲美感。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在這份錄音中還聽得了醇厚的弦樂器質感,通常平價唱盤雖然能將小提琴唱得好聽,但厚度感還是差了一點,可見VPI在調聲上也煞費苦心。透過軟質的腳座、厚實的基座、純銅的臂管線、Ortofon的唱頭等,讓整個聲音帶有絕佳的醇厚風味。
大提琴家畢爾斯瑪(Anner Bylsma)演奏的「Boccherini-Concerto in G Major」(Musical Heritage Society – MHS 912156A),裡面用的是古樂器(period instruments),質感非常特別,通常這類的古樂器在數位系統上聽起來都偏硬、偏瘦,而且不容易表現出古樂器那些非常細微的質感,但在Player的重播下卻完全不會有這種感覺,很明顯的可以聽到古樂那種非常細微的質感變化。在這張黑膠唱片中更讓我聽到裡面專為兩把大提琴所寫的曲目中,呈現出來兩把大提琴非常不同的音色與合奏時所表現出來非常美的和聲,真的是好聽得不得了,能聽到這樣的聲音表現,玩黑膠才有意義啊!我想VPI現在的設計者Mat一定也是這樣想,所以才會設計出這麼優秀的「平價」黑膠唱盤。
最後我拿出Geoffrey Simon率領Philharmonia Orchestra演出的這張「Respighi: Belkis, Queen of Sheba & Metamorphoseon」(Chandos CHAN8405)做總驗收,沒想到Player又再次讓我驚艷。在第二首「戰舞」片段,Player展現出古典音樂該有的恢弘氣勢,低頻陣陣懾人,每一聲大鼓都像是直竄地底一樣深沉,表現非常優異。
專為音樂愛好者而生
我仔細思索市面上所有低於十萬元的黑膠系統,想不出一部功能這麼完整,甚至連耳擴都內建的產品,也想不出哪一部的聲音表現可以像Player這麼全面,足以表現各種音樂類型的各種不同美感。對那些只聽流行音樂的黑膠入門者來說,市面上那些平價的黑膠唱盤很可以,但對認真聽音樂的入門玩家來說,我覺得至少要有Player的水準才說得過去,才能讓你聽得真正的「音樂」。
拉拉雜雜的花這麼大篇幅介紹一部「入門」黑膠唱盤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因為會對Player有興趣的消費者其實都不需要知道這些,他們只要買回去,接上去聽就對了。但我相信我寫的東西是有意義的,因為這些都是VPI一路走來的歷程,也是Player之所以成功的祕訣。以後再提到VPI,請不要再說他們是「活化石」,而應該稱他們是黑膠世界的「新舵手」。
◗ 目前VPI提供「硬式搖滾楓木」(Hard Rock Maple)與「摩卡胡桃木」(Mocha Walnut)兩種不同外觀的Player黑膠唱盤可選。
VPI Player規格:
類型:皮帶驅動硬盤
推出時間:2016年
內建唱頭放大與耳機輸出、附Ortofon 2M Red MM唱頭。33、45轉速可調。搭載1.25吋抗共振MDF基座與鋁合金材質platter、VPI九吋直臂
抖晃失真(Wow and Flutter):0.06% WOW、0.04% Flutter
轆聲雜訊:小於-80dB
唱頭輸出:5mV@1kHz(Ortofon 2M Red)
建議針壓:1.5克
唱臂有效距離:240.7mm
超距:17.7mm
補償角度:22.85度
耳機輸出:3.5mm一組
外觀尺寸(WHD):470×109×343mm
重量:5.9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