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 Designs MPT-8+MPD-8 | 聽SACD目前無敵手
【全文節錄自「音響論壇 第358期」】
Playback Designs的產品從外觀看起來,並沒有特別吸引人。不過,如果您知道其創辦人與實際負責者Andreas Koch的來歷,就會對他家數位產品的印象完全改觀。他可說是DSD的研發者之一,他所設計的DSD錄音系統至今業界還在使用, 他也是SACD規格的制定者之一。這樣的經歷,世界上有幾個?
Playback Designs的夢幻系列Dream是他家最新的產品, 在夢幻系列之下有Sonoma系列。喝葡萄酒的人都知道,Sonoma是美國加州葡萄酒產量最大的郡,去美國酒莊之旅的人一定會來到這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到底風景有多美呢?微軟XP的預設桌面那張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的丘陵就是在Sonoma拍的。在這裡有一家葡萄園名為Carhartt,由Carhartt家族經營,他們釀造的葡萄酒沒有賣到外面餐廳酒吧或超市內,完全自己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在當地頗有名氣。由於他們的理念與Playback Designs接近, 所以Playback Designs已經跟它們結為團隊(語意不明)。怎麼說他們的理念相近呢?Carhartt葡萄園有一句標語是: A Ground to Glass Operation。而Playback Designs也有一句標語:From Instrument to Ears Perfectly,二者理念相近。這也是為何Playback Designs會以Sonoma為系列名稱的原因之一,並且把產品以釀酒葡萄種Merlot、Syrah與Pinot命名。當然,錄音專業人士一定也知道DSD 錄音的Sonoma工作站,這也與Playback Designs的創辦人Andreas Koch有深切的關係。
這個人很厲害
說到Playback Designs的開創,那就要從1982年說起,Andreas Koch受聘於瑞士Studer/Revox,設計出全世界第一部非同步頻率取樣轉換器,並且在1984年拿到專利。1984年還設計出一部Digital Filter Bank,這是用來消除老錄音中的雜音,內中的一些設計理念後來用在他所設計的MP-3、AC-3壓縮演算法中。
由於Andreas Koch在Studer表現優異,名聲傳到美國杜比實驗室,杜比實驗室聘請他到舊金山研發中心工作。1985年,他果然設計出AV迷都享受過的AC-1壓縮編碼語解碼器,AC-1是杜比實驗室第一部數位壓縮產品,而且賣得非常好。1986年,他又設計出後來被廣泛使用的杜比AC-3硬體的前身,這部產品與演算法後來就是AC-3 的基礎。看到這裡,您一定開始覺得Andreas Koch真的是厲害人物。
1987年,Studer又把他找回去,請他負責研發48軌DASH半吋帶的數位錄音機。接下來二年,他又涉入電腦硬碟的行銷與研發(專業用途),並在1992 年推出Dyaxis,這套系統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這套系統由於使用介面設計得很傑出,一直到現在都還被其他廠家拷貝使用。
1993年,位於美國佛羅里達的Sony 請他幫忙,監督專業音響產品的設計製造,還有一些混音台,因此發現Andreas Koch在數位音響方面的長才, 於是又請他去舊金山,在那裏為Sony 研發DSD。1997年,他設計出全世界第一部八聲道DSD錄音、剪輯、混音機, 這部機器就是有名的Sonoma,一直到今天,Sonoma還是DSD錄音重要的器材。Andreas Koch設計全部的A/D與D/ A,樹立了DSD的標準,Sony與Philips 並因此而推出SACD,Andreas Koch參與所有的規格制訂,他可說是SACD之父之一。可惜SACD不長命,開發者自己反而停止生產,今天只剩下小廠在支撐。後續他又把Sonoma發展出32聲道DSD,並且做成PC工作站。
為emmLabs設計
2003年,Andreas Koch不想再替人打工,所以自己出來成立顧問公司, 當一個獨立的簽約工程師,為人設計產品。第一個找上他的就是加拿大的emmLabs,後來四年中,他替emmLabs 設計整套的專業DSD器材,以及音響迷的SACD唱盤、解碼器等。他寫出傑出的Sample Rate Conversion (SRC)演算法,而非用市售現成SRC晶片。他也發展出分砌式數位類比轉換線路,而且在數位訊號傳輸的時鐘(時脈)管理中有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
2008年,他不再替emmLabs工作, 自己成立了Playback Designs,並且推出第一部產品MPS-5 SACD/CD唱盤, 後來又推出分體式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接著又推出更便宜的MPS-3 CD 唱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等。接著又推出Sonoma系列,最後才是Dream系列。
全能數位播放器
MPT-8轉盤可以唱SACD與CD,不過內部沒有DAC與類比放大線路,只不過是讀取訊號的轉盤而已。說只是讀取訊號太簡單,事實上它是可以播放光碟、音樂檔、串流的數位播放機。機箱的造型與眾不同,前面圓弧,二側也呈弧線,而且機身都有橫條紋,金屬加工很細緻,不是傳統音響器材那種硬梆梆的設計,這是美國Neal Feay設計製造的(與Constellation同一家),面板正中央是光碟承盤開口,上下各有一個窄窄的顯示窗(從第一部產品就是這樣設計),上面顯示的是正在播放的狀態, 下面則顯示播放軌數、時間。在下方顯示窗的最左邊,會顯示二個白LED光點,上面那個顯示SSD(固態硬碟)已經啟動,下面那個光點顯示伺服器已經開啟,如果沒有內建這二樣東西,那二個光點並不會出現。
咦?不是SACD/CD轉盤嗎?怎麼面板上沒有操控鈕?面板上的確沒有操控鈕,不過機箱右邊前沿有幾個小按鈕, 那些就是操控鈕。此處都是常規操控, 沒什麼好說的,不過那個Standby鈕要特別說明,一旦MPT-8內建有SSD或伺服器,當您想要關背板上的總電源時, 一定要先關這個Standby鈕,這樣才能讓SSD或伺服器還有時間保護內部的儲存資料。如果不先關此處,就直接關背板上的電源開關,將可能導致內部資料損失。
自家PLink光纖端子
來到背板,沒看到類比輸出端子, 只有數位輸入端子與數位輸出端子。數位輸出端子包括AES/EBU,這是最基本的數位訊號傳輸。再來是他們自家的PLink端子,一個In,一個Out,這是ST光纖,不過內部介面是他們自己開發的。如果用Out連接MPD-8,就可以傳送PCM與DSD訊號。數位輸出端子就是這二個,沒有常見的RCA同軸數位輸出端子,也沒有其他光纖輸出端子。意思是說,這二個端子已經夠用了,都是效果最好的。
再來是數位輸入端子, 這下子可多了,AES/EBU端子一定有,也有RCA同軸端子,TosLink光纖也有,自家的PlayLink(也就是PLink端子)。乍看PlayLink,以為是跟Sony PS4的PlayLink App有關係,其實沒有啦,只是他們自家的器材連接方式而已。此外USB端子當然也有,可以傳In,一個是Out,一個是MPT-8 In,其實那組In Out就是他家PLink端子,前面已經說過,這是ST高品質光纖端子,用來連接自家產品用的。而MPT-8 In是特別為MPT-8所準備的數位輸入端子。其實這也是PLink端子,只是多一個比較好用而已。總之如果MPT-8跟MPD-8一起用,使用這個輸入端子就對了。
除了數位輸入端子之外,MPD-8 只有PLink Out數位輸出端子,沒有其他。至於類比輸出端子則是XLR與RCA 各一。最後,MPD-8還有一個Remote Network端子,這與MPT-8一樣,是為了日後軟體升級而準備的端子。同樣的,軟體升級之後,要按背板的Reset 鈕,等於是重新開機,新灌入的軟體才能開始啟動。
音量大小可調
MPD-8的遙控器與MPT-8共用, 使用時只要先按下DAC鍵,就會轉換成MPD-8的控制器,其他使用方法如同MPT-8。對了,Phse鍵是用來轉換類比輸出訊號相位之用。如果您想使用遙控器上的音量鍵,必須進入選單,開啟可變輸出功能。假若您有前級,就要設定在固定輸出; 如果設定可變輸出,MPD-8提供-6dB (2.1Vrms)、-3dB(3.0Vrms)、0dB、+3dB(6.0Vrms)、+6dB (8.4Vrms)等選項,其中0dB就是代表4.1Vrms(1kHz),一般選擇0dB就可以。MPT-8的0dB輸出高達4.1Vrms,難怪我一接起來聽,就覺得MPD-8的輸出比一般CD唱盤都來得大,一般的CD唱盤或數位類比轉換器0dB輸出大概都是2Vrms(RCA)。提醒您,如果您想使用PLink端子,還是要跟MPT-8一樣, 先進入選單中啟動,才能使用。同樣的,MPD-8也有數位錄音功能。
有關MPD-8的Break In開嗓時間,說明書中有明確指示:唱過50-100小時, 稍微開嗓。150-350小時:中頻段開始圓潤,透明度增加,但高頻段還是不行。350-500小時:奇妙的事情開始發生,高頻開放而且飄逸,中頻形體更好,音場更寬廣。500小時以上:已經可以享受到非常自然的聲音,不過唱更久聲音表現還會持續改善。所以說,買回來之後至少要先唱個500小時以上, 才能對MPD-8下定論。
到底多頂級?
MPT-8與MPD-8都屬於Playback Designs的Dream系列,意思是最頂級的產品。到底它們有多頂級呢?第一、MPD-8的左右聲道線路與線性電源供應是完全獨立的,使用了三個電源變壓器、各有獨立的穩壓,而類比輸出級的AB類線路也是左右聲道獨立。第二、所有的數位輸入訊號都先經過Playback Designs自己獨家的演算法來作升頻濾波,把不該有的雜訊、時基誤差等去除,才會進入數位類比轉換。DSD訊號接著會升頻到50MHz,PCM訊號則先做16倍升頻,再轉為2倍DSD,接著再升頻到50MHz。第三、為了確保內部時鐘不受干擾,做了許多必要的保護措施,保證時鐘的精準性。第四、採用自家PLink光纖傳輸。這種光纖傳輸可以避免數位訊號傳輸時的各種汙染,確保最高品質的數位訊號進入DAC程序,也避免對類比線路的干擾,而且傳輸距離可達300公尺不受干擾。第五、MPD-8的數位類比轉換機制並非購買市售DAC晶片,而是自己設計雙差動分砌式線路,以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演算來達成。第六、音量控制採用類比方式,透過數位來控制。第七、隨時提供原廠升級服務。
再來我們看MPT-8到底有多頂級? 第一、除了可以唱SACD/CD光碟之外,也可唱USB音樂檔、串流,也可加購他家Syrah與硬碟、X-Streamer(可唱Tidal, Qobuz,Deezer and vTuner), 還可加購Roon Core Server,轉為Roon Ready。第二、讀取系統並非購買市售Video兼容機,而是與D&M(也就是Denon與Marantz)合作(在此之前用Esoteric讀取系統),特別為重播二聲道音響而設計的,並且採用金屬密封, 提升穩定度與抗震性,讀取訊號更為精確。第三、不論是SACD或USB DAC或串流,都可與PCM、DSD相容。第四、隨時可升級。
先用低音提琴測
聆聽這套數位訊源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是我最熟悉的Spectral DMC30SS前級、ATC SCM100 ASL主動式雙喇叭系統。這套系統我最熟悉,所以一接上去就能夠了解MPT-8、MPD-8的聲音特質。我第一張用的就是Gary Karr的「Audiophile Selections」。為何要先聽這張?因為我想測這套數位系統在低頻方面的解析力、細節再生能力,還有活生感。如果這張CD聽起來低音提琴笨笨的、鈍鈍的、只有低音,沒有真實質感,那就不是優質器材。音樂傳出來,我聽到的是會讓人感動的低音提琴,那是低沉又清爽的低頻,而且是微微波動的,細微擦弦質感浮凸,琴音音質也更好,這樣的低音提琴表現就對啦!此時鋼琴的聲音也很迷人,圓潤溫暖又帶著光澤,而且尾音與空間感聽起來很現場。
第一關測試通過,再來我聽Audio Note那張Vincent Belanger的「Pure Cello」大提琴獨奏。這張CD也是低頻、中低頻表現的試金石,如果唱出來的是會讓您一直想聽下去的大提琴聲, 那就對了。反之,如果聽起來覺得大提琴聲音一點吸引力也沒有,根本無聊得坐不住,想換片,那就不對了。哪裡不對?可能整套音響系統都不對;也可能只有某件器材不對。總之,只要有一個關卡不對,大提琴唱起來就無法真實。
而在我的系統上,本來就可以聽到真實迷人的大提琴聲音,所以當我換上MPT-8、MPD-8之後,如果還是能夠聽到迷人的大提琴,代表這套數位訊源在中低頻、低頻方面的表現是傑出的。反之,如果聽不到我熟悉的迷人大提琴,那就是被這套數位訊源劣化了。結果我聽到什麼?聽到迷人的大提琴聲音,而且老實說應該不輸給我原本的系統,或者說有不同的風味。
小提琴很委婉
聽過低音提琴與大提琴,接下來小提琴上場。我聽蘇顯達那張「古典台灣風情」,同樣的,小提琴的琴音更甜、更有光澤,但拉到高把位卻能夠收斂,不會飆出來聒耳。尤其轉弓時聲音聽起來更委婉。尤其中頻與中低頻處的共鳴特別豐富迷人。
再聽Sara St. John那張「Shiksa」。我再度感受到小提琴琴音的美好。要知道,Sara St. John的錄音中,有些音響系統會把小提琴唱得太細太尖,失去小提琴該有的細微擦弦質感。而用MPT-8聽這張CD時,完全沒有這些問題,而且可能是我聽她的幾張CD當中,覺得小提琴最美的一次。此外,片中伴奏的鋼琴也讓我感受到原來MPT-8的中低音鍵、低音鍵竟然是那麼的豐富,我所謂的豐富不是聲音濃成一團,而是清爽又有厚度,弦振泛音非常多。
聽鄭京和新推出的那張「Beau Soir」時,雖然只有小提琴跟鋼琴,但是音樂的氣勢與豐富性卻很強。稍微分析了一下,發現MPT-8的樂器尾音比較長,堂音也比較豐富,就是多出來的樂器尾音與無所不在的堂音讓音樂聽起來更豐富,沒有留白。
三重奏和聲美
小提琴試過,三重奏登場。當我聽菁英藝術家三重奏的「薪傳」時, 那大提琴的木頭味特別濃,嗯嗯鼻音也濃淡適中,搭配起鋼琴與小提琴, 整體的和聲之美又比我以前所聽過者再高一層。我可以說,MPT-8的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音質之美是超出很多數位訊源的。而三樣樂器的和聲也是那麼美,由此可以窺知MPT-8唱起管弦樂時,一定也很美。在這張三重奏中,MPT-8的鋼琴表現再度發威,那低音鍵的權威感與八字形往下的低頻震波真會讓人想要多聽幾回。
聽過「薪傳」,我拿出Harmonia Mundi那張海頓「鋼琴三重奏」(Trio Wanderer演奏)。一樣是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鋼琴以權威的低音鍵與晶瑩甜美的高音鍵領軍, 小提琴的甜美光澤與大提琴的豐富中低頻、低頻弦振同樣深深吸引著我。MPT-8能把室內樂唱這麼迷人,這才是優質的音響器材啊!我知道有些音響迷不喜歡聽室內樂,認為聽起來貧血蒼白,一點吸引力也沒有。其實這是因為音響器材無法把這些樂器的天生美質表現出來,更無優美的和聲所致啊。假若一套音響系統無法把室內樂原本自然的美妙聲音唱出來,唱其他音樂同樣也會有問題,此時只能唱一些音效突出的軟體來掩蓋短處。
嚴苛的測試
再來我拿出二張小提琴的大考片, 這二張CD一定要優質數位訊源才能完整表現,如果不是優質數位訊源,您聽到的小提琴就會是乾瘦尖細,一點小提琴該有的美感都沒有。到底是哪二張CD,二張都是義大利Fone唱片所出版,也是音響迷可能都擁有的,一張是阿卡多指揮布拉格室內管弦樂團所演奏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1、2、4 號);另一張則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與吉他二重奏(Luigi Alberto Bianchi小提琴、Maurizio Preda吉他)。
Playback Designs這套數位訊源一唱,我就知道它們是優質數位訊源,因為Fone唱片最難表現的小提琴被唱得服服貼貼,就像真的小提琴一樣,美感盡出,琴音很委婉,很撒嬌,拉到高把位還是能夠保有細微的擦弦質感,讓小提琴聲音不會變得光溜溜,有如短笛的聲音。我可以這樣說:如果能把這二張CD的小提琴唱出讓人心醉的聲音, 那肯定就是第一流的數位訊源,MPT- 8、MPD-8正是如此。
再來要聽管弦樂錄音了, 先聽BIS那張莫札特的「夜曲與嬉遊曲」(Camerata Nordica演奏)。這張錄音並不是大編制管弦樂,著重的是弦樂群的綿密與絲絲縷縷的解析力,還有隱隱波動的活生感。MPT-8所展現出來的弦樂彈跳感讓我激賞,而對於弦樂群的解析力更是自然又清晰,那種「醇美」又清甜的感受很難用文字形容。
再來我刻意用一張比較具有挑戰性的,那就是BIS那張「Bernstein On The Waterfront」(BIS-2278)。這張錄音鮮明活潑,彈跳快速,侵略性強,不容易控制。聽過幾段之後,我被MPT-8的爆發力與暫態反應嚇到了,那是非常快速、乾淨俐落、不帶尾巴的快速反應。而且管弦樂突發的爆發力簡直就好像「爆米香」最後那小孩子最怕的「蹦」的一聲。這張唱片是Christian Lindberg 指揮皇家利物浦愛樂管弦樂團所演奏的,我相信尋常音響系統可能會吃鱉, 但MPT-8、MPD-8卻輕鬆以對,讓我聽起來不會緊張,反而是興奮連連。
SACD簡直就是寶
Andreas Koch是DSD的創制者,我當然也要留意它在播放SACD時有什麼過人之處。當我聽Belafonte那張「Sings The Blues」SACD時,我好像發現新大陸。為什麼?因為我聽到從來沒有聽到的更好表現。我的意思是,以前聽這張SACD時,我以為已經聽到很好的聲音表現。但是,現在把MPT-8當轉盤,解出DSD訊號傳給MPD-8來解碼,我所聽到的聲音表現比我以前所聽過的都更好。
要知道,這張錄音難以表現的地方有二處,一處是堂音空間感的表現,另一處則是音樂活生感的表現。一般水準的SACD唱盤無法把這二個表現唱得很好,使得這張SACD聽起來錄音效果平庸,沒有什麼迷人之處。一旦能夠把最細微的堂音與最真實的空間感表現出來,又能夠讓音樂整個活起來,那才算是能夠體會到這張錄音的優異。現在,Playback Designs這套數位系統唱出以前我所沒聽過的「更好聲」,這樣的特異功能簡直就是寶啊!
接下來我又挑了幾張SACD來聽, 果然每張都好像是新鮮的錄音,比我以前熟悉的音響效果還要好。老實說,光是能夠把SACD唱得脫胎換骨,這樣的性能就已經是其他SACD唱盤難以望其項背的。當然,其他SACD唱盤大部分無法像MPT-8、MPD-8這樣分體合作, 只有少部分可以。看來,以前我還沒有完全挖出SACD的真正實力啊!
空間感特別大
接下來也是大型管弦樂。當我聽海汀克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的蕭士塔高維契「第十五號交響曲」時,我再度發現空間感特別好,樂器演奏時的尾音好像多出許多,使得整體音樂規模感變得更龐大,聽到更寬鬆的管弦樂特質。Playback Designs這套數位系統聽任何音樂都不會擠在一起,不會小鼻子小眼睛,反而有雍容華貴的大器感。其實現場音樂聽起來本來就是這樣,只是音響系統把原本的音樂扭曲了,壓縮了。
最後聽剛推出的「DALI CD 5」。此時我更清楚的感受到這張CD錄音的優異。雖然幾乎都是流行音樂,但是音質很好,而且每首錄音都好像被光澤包住。樂器與人聲形體健康飽滿,相互之間都有可以清楚「看到」的間隔距離,不會緊緊地擠在一起。而且在飽滿紮實的低頻節奏中,可以清楚感受到低頻的彈性,以及整體音樂的活生感。在這張「DALI 5」中,我聽到了寬鬆的感覺。我在懷疑,這份寬鬆的感覺到底是MPT-8、MPD-8的特質呢?還是錄音採用絕少壓縮的結果?
聆聽MPT-8、MPD-8的過程中,我還透過USB聽高解析音樂檔,老實說許多錄音的表現還勝過我聽CD時。不過這並不是USB介面有多好,而是高解析數位檔本身優於CD。應該這樣說,聽CD的表現就是MPT-8、MPD-8的基本盤,基本盤夠好,聽高解析音樂檔一定會更好,除非電腦或NAS出了什麼問題。
Playback Designs MPT-8/MPD-8是我近期聽過最好的數位訊源,它們簡直就是全能的,不僅能唱CD,還可以從MPT-8把SACD的DSD訊號解出傳給MPD-8,利用MPD-8傑出的分砌式DSD解碼唱出來。此外如果加購必要模組,還可以唱串流,使用Roon,除了還沒有看到MQA之外,全部都有了。不過,想要擁有MQA也不難,因為MPT-8、MPD-8隨時都可以升級。光是以它們唱SACD的表現來說,SACD停產真是沒有天理啊!Playback Designs MPT-8/MPD-8是截至目前為止,我所聽過播放SACD表現最佳的數位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