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 BA31 | 不知不覺接受它昂貴的價格了

【全文節錄自「音響論壇2015/11月號 第326期」】

Ambience系列是Burmester從2013年開始推出的新系列,一改過去低音放在內側的作法,而變為傳統喇叭低音向前發射。老實說無論是向側面或向前面發射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低頻的音質好不好?定位清不清楚?低頻解析力夠不夠?而非去討論到底放在側邊才對?或放在正面才對?我認為Ambience系列開啟Burmester喇叭設計的另一扇窗,展現更好的中頻段與中低頻段。

Burmester的創辦人Dieter Burmester已經於2015年8月15日辭世。回想過去我幾次採訪Burmester原廠,或幾乎每年都在國外音響展與他碰面,他那爽朗的笑聲,他那有勁的握手,他那緊緊的熊抱,現在都不會再有了。Dieter Burmester於1977年創辦Burmester,第一部前級型號就叫777,那代表著1977年7月推出。777是一部前級,不過當時產量很少,只是親朋好友之間流傳而已。第二部前級785可就很成功了,785來自777的濃縮,受到音響媒體與音響迷的歡迎,賣出超過千部以上的數量,奠定Burmester的基礎。1980年8月推出的808前級,這部前級一直賣到今天第五代了,還仍然是Burmester的旗艦前級。

一開始就使用氣動高音

Burmester的第一對喇叭於1994年9月推出,型號是949,這對喇叭使用氣動式高音單體,以及低音安置在箱體側邊的設計,這種設計一直延續到今天。不過,在2013年5月慕尼黑音響展時,Dieter親自介紹新的Ambience系列的BA71,當時稱為「7.1」,2014年正式推出時才改稱為BA71。所謂BA就是 Burmester Ambience,它改變了從1994年延續至今的作法,高音單體仍然是氣動式,但把低音單體移正面,在背面另加一個負責Ambience的氣動式高音單體。BA系列第一款就是我已經寫過評論的BA71,這個型號已經不是代表推出時間,那個7代表正面有七支單體,1則是背面的那個氣動式高音單體。本文主角BA31則是BA系列的第二炮,前面採用三支單體,後面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察看資料,發現BA71的中、低音單體直徑160mm,而BA31的中、低音單體直徑170mm,難道這二者是不同的單體嗎?還是說,採用的是相同的單體,只是前後標示的尺寸不同罷了?

為何低音擺在側邊?

或許有不少人仍然不了解Burmester喇叭把低音單體放在側邊的用意,在此我稍微補充。Dieter說把低音單體放在側面,除了可以縮小喇叭箱體正面的寬度之外,還有二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低音單體放在側面時,可以形成自然的濾波作用,把比較高的頻率衰減,對於高音單體、中音單體的干擾會比較低。第二個好處是二個低音單體擺在內側相對,可以形成很好的低頻波前,對於低頻的表現有正面幫助。請注意,Dieter特別強調,低音單體不能朝向外側擺,他說這樣擺時,聆聽者會聽到過多的低頻反射音,會讓低頻變得模糊。所以,如果您正在使用Burmester的喇叭,但低音單體卻朝外側擺時,請改正過來,這不是Burmester喇叭設計的初衷。

大家一定很好奇,既然Burmester從1994年開始就一直使用這種低音單體安置在側邊的設計,為何從2014年開始要改為BA系列的作法呢?有關這點,Burmester並沒有特別說明,我猜可能是他們發現中音與低音單體採用同樣尺寸的好處(至少聲音特質的一致性與速度反應的一致性會比較好),而且多個尺寸相同的小低音單體可以發出不輸給大尺寸低音單體的下潛能力與量感。當然以上的原因是我的猜測,或許改變喇叭設計方式純粹只是要讓音響迷覺得有新鮮感而已。不管怎麼說,Ambience系列只是新加入的系列,Burmester其他系列還是照常生產,用家可以自己選擇是要低音單體擺在側邊者?還是BA系列。

BA31的正面有三支單體,最上面是AMT(Air Motion Transformer),這是向Mundorf訂製的氣動式高音單體,磁力系統採用釹磁鐵。接下來二支170mm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振膜是玻璃纖維與紙纖混合製成。或許您會覺得奇怪?怎麼中音單體跟低音單體直徑一樣大,其實這就是Ambience系列的特點,好處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以170mm直徑的單體充當中音單體是很棒的選擇,但是當 做低音單體會讓人比較擔心,這麼小的低音單體能夠滿足音響迷對低頻量感與下潛能力的要求嗎?從BA3 12.5音路分音設計來看,上面那個170mm中音單體只有低通濾波,也就是說分頻點3kHz 以下就「放生」了,讓往下的頻率自動衰減。而最底下那個170mm單體則是從400Hz以上就截掉,這等於是原本2音路分音再加了一個被截掉400Hz以上頻域的低音單體,所以稱為2.5音路。

2.5音路設計

在此稍微複習一下分頻網路。通常喇叭常見的分音設計就是2音路設計或3音路設計,2音路設計的分頻網路包括一個Low Pass Filter與一個High Pass Filter,高音單體連接在高通濾波網路之後,中低音單體接在低通濾波網路之後。而3音路設計包括Low Pass Filter、Band Pass Filter與High Pass Filter。Low Pass Filter就是讓分頻點以下頻率通過的濾波網路,High Pass Filter就是讓分頻 點以上頻率通過的濾波網路。那麼Band Pass Filter呢?截掉高端與低端,只讓中間這一段通過,事實上就是高通與低通的結合,稱為帶通。

假若以BA31的分頻點400Hz與3kHz來舉例,如果設計成三音路,那麼高音單體負責3kHz以上頻域,中音單體負責400Hz-3kHz頻域(截頭截尾的帶通),低音單體負責400Hz以下頻域。但是,如果同樣拿這三個單體設計成2.5音路呢?此時高音單體還是負責3kHz以上頻域,第一個170mm單體負責3kHz以下頻域(就跟一般2音路設計一樣,低頻自然延伸到消失),但第二個170mm單體只負責400Hz以下頻域。事實上2.5音路等於就是在2音路喇叭底下再加一個「輔助低音」。很明顯的,此時400Hz以下的頻域有兩個170mm單體同時在發聲,其結果就是這段頻域會比較飽滿,對於體積單體都比較小的喇叭而言,會有正面的效果。

面板全鋁

BA31的箱體做得非常高貴,側面略呈弧形,漆工高級光可鑑人。正面是一整塊鋁合金製成,所有的單體都鎖在這片厚厚的鋁合金板上,這樣可以降低箱體振動的影響。這塊鋁合金為何不跟擴大機一樣鍍鉻呢?我問過Dieter,他說沒有工廠能夠鍍那麼大塊的板子。箱體本身採用MDF,內部有補強措施,敲起來聲音很結實。在後面有一個跟前面一 樣的AMT,還附有調整量感的旋鈕,用家可以依照實際需要與喜好來調。這個氣動式高音不僅可以增加高頻段飄逸感,還可增加音場深度感,所以才會稱為Ambience單體。

背板除了喇叭線接端之外,還有一個大型低音反射孔。喇叭線接端可以做為Bi Wire或Bi Amp使用。有意思的是,喇叭線接端並不是四個,而是八個,換句話說,BA31有二種不同的喇叭線端子,而且每種各有二組,這是BA31喇叭的傳統作法。為何要這樣做呢?我猜是方便用家使用,大的蝴蝶端子可供Y插使用,小的端子可供香蕉插使用。

聆聽BA31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數位訊源是以CH Precision D1 SACD唱盤當做轉盤,把數位訊號輸出給COS D1 Pre+DAC,跳過前級,少掉前級的影響。不過,這樣使用的大前提是DAC的輸出要夠大,如果輸出太小,聲音軟弱,這樣反而不美。此外,前級也還有調聲功能,有時候缺了前級,聲音硬是好像拼圖少了一塊,聽起來不夠好聽。我使用的COS D1試過許多後級,音量都夠大,力量也夠勁,而且直接無隱,可以更清楚的測知搭配器材的個性,所以才這麼使用。

擴大機功率要大

再來說搭配的擴大機,我從Pass X350.5、Audio Valve Baldur 70以及 Linear Acoustic LA 100M三部做比較。在COS D1直入的狀態下,Pass Labs X350.5展現的是紮實飽滿的的氣勢,高頻比較突出,鮮活陽光;中頻段與低頻段都屬於紮實有勁的表現。不過音量要開得比較大,此時稍微會感受到有點毛噪,我猜COS D1與Pass Labs X350.5的輸入輸出靈敏度可能有點不搭。

換上Audio Valve Baldur 70管機(每聲道輸出70瓦),很明顯的感受到低頻基礎的厚實程度少了一些,樂器人聲的形體也「消風」一皮,但是高頻段的甜美水份與音樂的活生感卻很棒。顯然, Baldur 70並不適合搭配BA31這種靈敏度中等、喇叭單體尺寸也「中等」的,它比較適合靈敏度超過90dB的喇叭,而且最好是經典式設計的喇叭。

最後換Linear Acoustic LA 100M單聲道後級。一接上去,明顯的感受到在高頻段的甜味、水份、光澤沒有Audio Valve Baldur 70來得迷人,但是聽起來卻也平順怡人,柔中帶著清晰透明。 而中頻段與低頻段的龐大氣勢就遠超過Baldur 70,甚至比Pass Labs X350.5 還要寬闊些。此外,把音量開大時, BA31這對形體不大的喇叭卻能發出 龐大寬深的音場,而且聲音沒有壓迫感,聽起來很過癮。權衡整體的搭配成就,最後我決定選用Linear Acoustic LA 100M做為定稿。

小空間適用

老實說,上次我評寫BA71時,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由於正面使用了6個160mm中音、低音單體,使得BA71中頻與中低頻的聲音密度與濃度都非常高,聽起大型管弦樂時,厚實又帶軟質的低頻基礎真是迷人。而且中頻段人聲或鋼琴的形體也跟真的一樣龐大。而這次聽BA31,我難免要跟腦海中的BA71做比較,氣動式高音相同,但少了四個中音、低音,在音樂規模感與氣勢上的確有差別,可以感覺到BA31整個小了一號。我可以這麼形容,單論氣勢, BA71就是西楚霸王,而BA31就是小家碧玉。此外,在聲音的濃度、密度,樂器人聲形體的大小上,BA31當然也都 不如BA71。看到這裡,讀者們或許心裡要懷疑:如此一來,BA31豈不是一無是處嗎?

各位不要忘了,BA71與BA31無論在體積、重量、使用單體數量以及售價上都有極大的差異,您必須承認二者之間差異的存在。此外,二者的使用場合也不同,BA71可以放在很大的空間中,但BA31卻是專門適用在比較小的空間內。如果府上聆聽空間小,買 了BA71,我保證您一定會為過量的中頻、低頻而頭痛不已。此時,如果您換做BA31,那可能就是「天作之合」了。所以BA31雖然在整體表現上會不如BA71,但最重要的音質、音色、解析力、平衡性上,BA31跟BA71可說是 一致的,這點不必懷疑。

考驗音質與真實程度

面對BA31這種售價並不便宜的喇叭,我第一個要測試的當然是音質表現與真實的程度,而音質表現與真實程度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小提琴。想要知道小提琴是否能夠再生夠美的音質、與夠多的「冬瓜纖毛」,可以用許多著名的小提琴軟體來試,這次我用Dorian唱片的「Heartbreak Romantic Encores For Violin」。這張CD其實已經絕版很多年,2015年才由香港絲綢之路唱片公司取得再版版權,做成SACD。我會拿這張軟體來試的原因很簡單,只要第一首能夠聽到纖毛夠多、很真實、婉轉好聽的小提琴,那就代表這對喇叭的真實程度很高,音質很美。讀者們可不要以為小提琴只能測試高頻,其實大部分小提琴的演奏音域都是落在中音單體上面的,尤其琴腔共鳴、擦弦質感等的再生,中音單體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如果 一對喇叭能夠再生出真實又美質的小提琴聲音,這不僅表示高頻表現優異,更重要的是中頻表現也很優異。怎麼優異法?至少中音單體非常靈敏,才能把小提琴細微的纖毛感,擦弦質感與琴板振動的細節表現出來。既然中音單體優異,唱其他音樂也同樣會真實、好聽。

小提琴真甜啊

第一首聽完,我不得不感歎:BA31的小提琴真甜啊!它的小提琴甜味不可否認來自於氣動式高音單體,它的分頻點設在3kHz,等於把中音單體所發出的小提琴抹上一層蜂蜜般,讓琴音聽起來又甜又潤又有光澤。難怪Burmester從一開始做喇叭時就鍾情於氣動式高音單體,這種高音單體能夠把Burmester喇叭的高頻段做出跟擴大機一樣的聲音特質,那就是華麗流暢甜美水份光澤充足的美聲。 除了琴音又甜又潤又有光澤之外, BA31的小提琴「冬瓜纖毛」也非常豐富,弦與弓的摩擦細微嘶嘶聲不絕於耳。加上琴腔的共鳴,使得小提琴聽起來真實極了。光是聽這張軟體,BA31那又真又美的特質就已經完全浮現,當然這就是那個中音單體的功勞了。我不會只聽一張小提琴軟體就滿足,接下來我聽環球唱片所出版的「小提琴101」。這套CD裡面所收錄的都很自然的小提琴名曲,沒有人會說這套CD是發燒片,但透過BA31的再生,內中的小提琴有很多首聽起來自然真實已極。有些曲子的小提琴雖然不是頂尖發燒,但聽起來依然很美很真實。難道是BA31把平凡的錄音效果美化了嗎?不!BA31僅是忠實的把錄音中該有的音樂訊息盡量完整再生而已。

大提琴有塞乃味

聽過這套小提琴曲,我拿出近來常聽的李泰祥「自彼次遇到妳」。這張CD裡面除了飆高音的男高音與女高音之外,就只有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三樣樂器伴奏,剛好可以測試BA31表現這三種樂器的能力。這一聽,我發現其實不只小提琴甜,鋼琴也非常甜,那是真正的「珠圓玉潤」。還有嗎?有啊!大提琴聲音真像,帶有適當的黏滯感與 「塞乃味」(台灣話)。老實說,李泰祥這張「自彼次遇到妳」因為音樂張力很強,高低起伏很大,尋常音響系統都會承受不住,聽起來毛噪甚至刺耳。而我用BA31聽起來,不僅可以聽出這張 CD原本錄音之美,還會吸引人不停的聽完整張CD。您知道嗎?無論是鋼琴或大提琴,BA31都展現出很真實的實體感與演奏的接觸質感,而且低音鍵與大提琴的低音域下沈收束得很自然,就彷彿我們呼吸般的自然。

聽過這麼具有吸引力的小提琴、鋼琴、大提琴之後,我又把EMI那張 Eroica Trio的「Baroque」拿出來聽。這張CD也是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奏,不過錄音效果與李泰祥那張大異其趣,尤其是三種樂器結合之後所發出的Harmony是李泰祥那張錄音中所無的。在此,BA31的大提琴顯出更美的黏滯感與鼻音,那種嗯嗯的琴腔共鳴真是美啊!而小提琴的流暢滑潤中帶的「冬瓜纖毛」,聽起來既真實又美質。鋼琴雖然沒有特別音效,但自然就是美,而且音粒圓潤有實體感,這些表現都透露了BA31的真實與美質。

嗓音辨識度高

老實說聽過上述幾張CD之後,BA31的高、中、低頻段表現,以及整體音質的美已經了然於胸,不過我還是要聽聽人聲中頻的表現,同樣是那張「自彼次遇到妳」,我可以了解BA31在人聲上的表現。我第一個發現是人聲嗓音的辨識能力高,也就是樂器、人聲的音色辨識度高,李泰祥與林文俊、其他女歌手的嗓音差異很清楚的呈現,而且他們的嗓音不僅具有特色,而且音質很美。更棒的是,當他(她)們飆高音時,BA31並沒有顯出失真緊繃的現象。至於人聲形體大小方面,BA31所展現的並非壯碩的形體,而是這種體積該有適當的尺寸。 這麼說好了,如果說BA71的人聲形體是 帕華洛帝,那麼BA31就是卡列拉斯。

接下來,我拿出Leonard Cohen「Ten New Songs」,這張CD可以考驗BA31對男低音的磁性再生能力。BA31所展現出來的Leonard Cohen磁性嗓音是帶著清爽味道的,不是濃郁厚重那種,而且嗓音尾音的下沈很自然,顯然2.5聲道的設計有助於中低頻段的豐潤,以及低頻延伸的自然。此外,在這張CD中,BA31表現得最好的是低頻段的控制力,以及充滿活力的彈性與Q度。雖然低頻段的量感不是會讓您感受到低頻按摩那種,但適度的量感與軟Q的彈性卻讓整張CD聽起來充滿低頻魅力。

噗噗聲凝聚紮實

聽過「Ten New Songs」,接著是江蕙的「半醉半清醒」。江蕙的嗓音很純,很甜,光澤很美,這代表BA31的音質很純,不過我主要是想聽腳踩大鼓的噗噗聲。BA31的噗噗聲凝聚又有重量感,不會鬆垮散形。各種伴奏樂器清晰浮現,層次不亂,而且不會相互遮蓋干擾,顯然BA31的解析力很好。尤其第九首「瘋女人」一開始左邊的打擊樂器質感非常真實,而且清楚浮凸,讓我耳朵不自覺豎起來。而第十首「情關難過」的腳踩大鼓噗噗聲真是美啊!那麼剛好的重量感,那自然的往下延伸,那麼剛好的量感,沒有喧賓奪主,卻又會讓人忍不住一直聽它。

最後我聽Shirley Horn的「May The Music Never End」。這張CD只有人聲、爵士套鼓、鋼琴與Bass,偶而再加一段銅管,這麼簡單的編制卻是大考片。怎麼大考法?第一考的是這些樂器真不真 實?第二考的是這些樂器有沒有彈性?第三考的是有沒有音樂活生感?如果您聽到的是不會讓您感到興奮的樂器真實感,又沒有彈性,整體音樂死板板的,那就完敗了,此時更不必提銅管的迷 人。我聽這張CD主要是作各種樂器的綜合驗收,尤其是Bass與銅管、鈸,當然Shirley Horn那厚實又帶著磁性的女低音嗓音也是焦點之一。

第一首就感受到紮實的Bass扣彈質感與音粒的重量感,此外就是自然下沈的尾音。鋼琴音粒的重量感很好,而且凝聚又實體,而且聽起來是甜的。第二首的Bass雖然輕輕彈,但手指接觸的質感真實,Bass帶點硬調又有彈性的聲音迷人,而鈸的細碎真實更讓人豎起耳朵。而第四首與第七首的銅管是溫暖的,有肉的,又帶著金屬光輝音色的, 當然吹氣演奏的金屬振動質感展現得很清楚。第十首的鋼琴雖然彈得那麼輕,但音粒是那麼的實體,尤其低音鍵輕輕按下去時往下沈的振動更是迷人,那鋼琴的彈性與甜美真是迷人啊。

解析力自然

由於這張CD的伴奏編制並不複雜,如此一來更讓我清楚的聽到樂器與人聲之間非常好的定位感與層次感。可以這麼說,BA31的解析力好像我們在陽光下看清澈透明見底的溪水,清楚而不強調,不刺眼。而在這清澈見底的溪水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清楚的層次與定位、深度,好像水本身就具有放大作用般。我這樣說不曉得會不會太難體會?這麼說好了,聽這張CD時,BA31所帶給我的聆樂感受,就好像夏日山中小溪清澈見底的景象,清楚、柔和、透明、有深淺、有層次。

最後,我要聽管弦樂了,選的是RR出版的「Dvorak第八號交響曲、Janacek Symphonic Suite From Jenufa」(RR FR-710 SACD)。德弗札克交響曲第一樂章一開始的綿密弦樂群就讓我不由得 把身體坐直仔細聽,第二樂章一開始的木管和聲真是美極了,這透露出BA31 的音色表現非常好,泛音再生完整。還有,這第二樂章把BA31的優美音質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我邊聽邊讚歎聲音真美啊!第四樂章的激昂壯闊除了告訴我BA31也能承受龐大的管弦樂之外 (當然還是不如BA71),還讓我聽到絕佳的解析能力,大塊的管弦樂中可以聽出木管、銅管、弦樂的絲絲縷縷。除此之外,您知道這個樂章有什麼音效讓我最著迷嗎?那吹得像奶油一般滑細婉 轉的木管,音質真美啊!

接受它的昂貴價格

Burmester BA31雖然體積不大,單體不多,但聽起鋼琴真迷人,那是帶有甜味、有彈性、有實體感的鋼琴。不僅鋼琴迷人,小提琴的華麗甜潤也讓人一直想聽下去。而大提琴的嗯嗯鼻音恰到好處,聽起來性感。Bass呢?觸彈活生、質感真實。人聲呢?豐潤溫暖有血有肉。銅管呢?有厚度,有溫暖的音色,有破金質感。管弦樂呢?大音量挺得住,而且內聲部解析力高。還有什麼?當然是高貴醇美的音質啊!寫到這裡,不知不覺間已經接受BA31的昂貴價格了。

“好像夏日山中小溪清澈見底的景象,清楚、柔和、透明、有深淺、有層次。”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