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DALI 亞太區總監 Gilles Brun | 技術滿點的 V-16F 超低音
【全文節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這兩年音響展,Dali 都是區域銷售經理 Raj TB 來台助拳,今年 TAA 音響展則派老將出馬,那就是台灣媒體的老朋友 Gilles Brun。Gilles 的職務是 Dali 負責亞太地區的營運總監,辦公室就設在吉隆坡,可以照看亞太地區的銷售,也能監督寧波廠的營運。
下放旗艦技術,造就出內外精彩的 Epikore 系列
我與他相約在極品音響位於君悅一樓的展覽區見面。這次極品展出兩套系統,其中一套所用的喇叭,就是 Dali Epikore 9。Gilles 說 Epikore 是 Dali 非常重要的系列,他們應用了來自旗艦喇叭 Dali Kore 的許多技術,把原本的 Epicon 系列重新改造後,可說是全面大升級。我與他分享,前不久我才試聽了一對 Epikore 7,代理商也送過一對 Epikore 3 來。編輯部的同事們每一個都對這兩對喇叭讚不絕口,認為它們不僅聲音好、外型好,就連做工也是一等一的。而且比起之前 Epicon,聲音更細膩,動態表現也更好,前後世代的進步幅度非常巨大。
我尤其對 Epikore 系列的箱體做工感到好奇。作為音響媒體人,見過、摸過的喇叭不少。Dali Epikore 的定價不便宜,但以它所處的價位,市場上的同級喇叭,也不一定能做出像它這麼漂亮的箱體。不管是弧面曲率、貼皮接面、轉角收邊、鏡面塗裝,各方面都讓我難以挑剔。我對它的鋼琴烤漆水準尤其印象深刻。鋼烤水準好不好,從側面看平整度,並檢視反射影像的邊緣平整性,很容易分出工藝高下。Dali Epikore 系列喇叭的做工在這每一方面都近乎完美。
Gilles 感謝我對 Epikore 系列的肯定,並表示,Epikore 系列喇叭 100% 都是在丹麥製造的。而且,他們在開發 Kore 的時候發現了箱體製作的問題。他提醒我一件事,市場上的大型喇叭很多,但這些喇叭的箱體多半是直接烤漆的,很少作實木貼皮後再做鋼琴烤漆,原因就是喇叭箱體越大,貼皮難度越高。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他們找到一家非常厲害的木工廠,他們能做出很高品質的實木貼皮箱體。Dali 索性把這家公司買下來,讓他們專為 Dali 製作高階喇叭的音箱。這正是為何我們會在 Kore、Epikore 上看到如此細緻的木工製作。
他又說了一個小故事。在馬來西亞上班的 Gilles 有一次回法國(Gilles Brun 是法國人),和太太一起在里昂街上漫步。當他們經過一家音響店時,Brun 太太停下了腳步,指著櫥窗裡的一對喇叭說:「這喇叭真是好看。」Gilles 一看,那就是 Epikore 11。他說太太根本不懂音響,也不認識 Dali 的喇叭。「我就告訴她:你現在知道我的工作在做什麼了吧!」的確,Dali Kore 和 Epikore 確實漂亮,箱體手工確實精緻,就算不懂音響的人看了,也要被它的美貌所吸引。
SUB V-16 F 可媲美市場上最好的超低音
論到新品,Dali 今年推出了最新的主動式超低音,可謂非常有料。這款新品,截至我交稿之時,官網都還沒有資料,得透過其他管道取得產品資訊和技術白皮書。這款新產品就是 Dali SUB V-16 F。
特殊 CSS 懸邊技術解決三個失真問題
Dali 之前也推出過多款超低音,但這次 SUB V-16 F 則是他們在超低音領域的新高峰。V-16 F 型號裡的 16 說出它用的是 16 吋單體,而 F 則表示這是一台朝前發聲的超低音。一眼看去,最引人注意的,莫過于那個外型特殊的低音單體。它的懸邊表面不是平整的圓弧狀,而有著不規則的波浪紋路。這個技術稱為「懸邊恆定面積」(Constant Surface Surround, CSS),由 Purifi Audio 所開發,專為解決低音單體的失真問題,提高低音表現。
CSS 技術為要解決三個傳統圓弧狀懸邊的問題。第一是聲波輻射的問題。傳統的圓弧狀懸邊,在單體工作位移的最高點、正常位、最低點,其聲波輻射的面積不同。振膜推到最高點時,比正常位要大;推到最低點,比正常位要小。這種聲波輻射面積的改變,就是一種物理性的失真。CSS 懸邊的幾何,則可明顯降低這個失真,讓單體運動時維持恆定的聲波輻射面積。
第二是懸邊諧振的問題。傳統的圓弧狀懸邊,在單體運動發聲時會有產生諧振問題,並且在單體發出低頻時抑制其低頻產生,在發出高頻時又有殘餘能量;這都是因為平整圓弧的懸邊幾何所致。具有複雜幾何的 CSS 懸邊,便讓單體邊緣的機械阻抗能以隨機化,避免懸邊形成反射駐波,讓低音的失真更低、諧振更少,使低音更清晰。
第三是箱內壓力導致形變問題。超低音工作時,音箱內部的氣壓隨時在變化,氣壓會使箱體連帶產生形變。但整個超低音最軟的地方就是懸邊;如果箱體會形變,懸邊更是會形變。比起平整的圓弧狀懸邊,不規則表面的 CSS 懸邊,可以更有效地對抗氣壓變化,避免發生形變。
用上自家史上剛性最佳的鋁質振膜
V-16 F 所搭載的鋁合金振膜是 Dali 史上剛性最高的振膜,即便在最極端的運動下也能維持振膜形狀而不出現盆分裂失真。這個鋁合金振膜配上 CSS 懸邊的 16 吋低音,其實頻率響應範圍很寬廣,雖然其實際工作點經過低通濾波限制在 200Hz 以下,但實際的響應範圍可達 1kHz 的水準。不過,厲害就在這裡,就算到了 1kHz,也量不出諧振。而在振膜底部則有雙層彈波支撐,與 CSS 懸邊合作,讓這個 16 吋低音能進行最精準的運動。
玻璃纖維音圈套筒搭配雙法拉第環設計
這個 16 吋低音選用了不感磁、無傳導性的玻璃纖維音圈套筒,這樣就有助於降低磁力系統的感抗與阻抗變化。同時,V-16 F 單體的底部,也配備了 Dali 在自家喇叭低音常用的「法拉第環」設計,還一舉裝了兩個鋁合金環,這對於提高低音工作線性,降低電感變化助益甚大。對 Dali 來說,單體的物理性失真必須降到最低,不是什麼問題都交給 DSP 來處理,有很多事情是 DSP 沒辦法解決的。「我們花了很大的努力在降低失真上,V-16 F 的低音單體足以和世界上任何頂級低音單體相提並論。」
四組反射通道,90 升容積的扎實箱體
SUB V-16 F 的箱體容積高達 90 公升,由高密度密集板組成,箱體外部是以 25mm 厚的板材製作,前障板更用上兩層,厚度達 50mm 之多,內部結構的強化層則採用 21mm 的板材,足以提供這只 16 吋超低音堅固扎實的箱體支撐。V-16 F 採低音反射式設計,四個長達 35 公分的反射孔通道,分別位於箱體四角,通道兩端開口較寬,為 65mm;管道中央較窄,為 48mm;整個反射通道的內外呈對稱設計。他們從管風琴的音管得到靈感,透過管徑變化來維持氣流流速,藉以產生乾淨、快速又深沉的低頻。
1,500W 擴大機伺候,搭配全方位的 DSP 設定
超低音的主動模組為一個 1,500W 的 D類放大模組,峰值輸出更可到 2,500W 之多。具有極低失真、高電壓擺幅的特點。搭配內建的 DSP 功能,能將 SUB V-16 F 完美融入系統當中。包括超低音的各項功能如相位、延時、分頻點、輸入選擇、連接模式、Room Mode 等,全都透過上方的小螢幕與一旁的旋鈕操作調整。它也可以進行多組超低音串接使用,。內建三種聲音模式的 EQ 可選,包括劇院(Cinema)、音樂(Music)、強化(Boost)等三組預設。「沒有連網設定或手機 App 設定嗎?」「沒有,其實透過這個螢幕,操作很直覺。」Gilles 還說,很多超低音用家都是店家安裝時幫忙調整的,真要說自己會動手調的人,實在鳳毛麟角;如果真的有,他們也懂怎麼調。越簡單、越直覺的設計,越不容易壞。
大方分享技術與理念,這就是 Dali 的精神
Gilles 一面滑動著 SUB V-16 F 的技術白皮書,一面跟我娓娓道來,不時還要就我提出聽不懂的地方詳加說明。講完這一波,我問 Gilles,為什麼 Dali 這麼大方,總願意把每一樣產品的設計、技術寫得這麼清楚,還公開擺在網路上。別說這麼願意和市場溝通的廠商不多,很多品牌甚至連溝通都不溝通,只給一些詩意性的文字和漂亮的照片,好像這樣就能說服消費者似的。Dali 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Gilles 說,雖然他是法國人,但和丹麥人一起工作了二十年,應該還算認識丹麥人。「他們的個性就是很直接了當,有什麼說什麼,不太複雜,想說什麼,就會跟你直接說。」Dali 把技術白皮書都放上網,目的當然不是要用技術跟市場溝通,而是想讓大家知道,Dali 對每一個產品的想法:「這個產品的構想怎麼來的?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我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最後能帶來什麼結果?」所以,他們花時間為每一個產品撰寫技術白皮書,並且擺在網上,讓有興趣的人可以更認識這個產品。「我們對此很開放,不怕把這些內容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