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 | Playback Designs MPT-8 Dream Transport | Hifi-Advice.com
【全文節錄自「Hifi-Advice.com」】
MPT-8 Dream Transport 最初是作為 MPD-8 Dream DAC 評測套組的一部分送來的。在那次評測中,我發現 MPT-8 不僅功能豐富、表現卓越,甚至值得單獨撰寫一篇評測。因此,這篇文章將針對 MPT-8 的所有功能進行全面評估,測試搭配三台不同的伺服器與多款 DAC,包括 MPD-8 本身。
MPT-8 簡介
MPT-8 是一款旨在提供一站式音源解決方案的產品。它內建一組高品質的 CD / SACD 轉盤機構,這套機構由 D&M 專為高端音響應用所開發。MPT-8 可透過光纖 PLINK 介面輸出原生 DSD 訊號。
MPT-8 同時也是為 Stream-X2 模組量身打造的平台,使其成為一部全方位的數位音樂訊源(Universal Transport)。此外,它也具備豐富的連接介面,可對應多種外部音訊來源。
標準版本的 MPT-8 即可透過 Coaxial 同軸、Optical Toslink 光纖 S/PDIF、AES/EBU、USB 及 PLINK 介面,與各種數位訊源相容。若選配 Stream-X2 模組,則可透過 RJ45 網路埠連接,並額外提供 USB 輸入端,可連接隨身碟或 HDD/SSD 儲存裝置。輸出訊號則支援 AES/EBU 及 PLINK。
Stream-X2 模組可讓多款 Playback Designs 設備具備高品質的網路串流播放功能,透過 RJ45 網路連接本地音樂資料庫與雲端服務,包括 Tidal、Qobuz、Deezer、vTuner、NAS 和 Roon。所有相容 DLNA/UPnP 的 App 均可搭配 Stream-X2 使用,其中以 iPad 上的 JPLAY 及 Android 上的 Bubble UPnP 表現最佳。
MPT-8 採用與 MPD-8 DAC 相同的高品質線性電源,並內建多層次的緩衝、重整時鐘、濾波與雜訊抑制設計,能有效淨化所有數位訊源,避免任何互調效應傳遞至 DAC。最終階段,數位資料將以其原生格式編碼,透過 AES/EBU 或 PLINK 輸出至 DAC,由其進行類比解碼。
更多關於 PLINK
PLINK 是一種由 Playback Designs 特別改良的 ST 光纖傳輸格式,專為音樂訊號的高純度傳遞而設計,能原生支援所有 PCM 與 DSD 的取樣率。雖然 PLINK 屬於光纖格式,但它與 Toslink 完全不同。Toslink 使用 LED 光源,而 PLINK 則採用高品質、低時基抖動(jitter)的雷射 ST 光纖介面,這種介面通常應用於需高頻寬且極低抖動的通訊場景,確保訊號在接收端能被穩定解碼。
PLINK 所使用的傳輸協定頻寬遠低於媒介所能承受的最大頻寬,因此能有效提升抗抖動能力,並可支援極長的傳輸距離(最長可達 300 公尺)。PLINK 所需的光纖規格為多模 62.5/125µm。
PLINK 的第一代版本於十五年前推出,當時已可支援最高 5.6MHz 的 DSD,稱為「Classic」版本,應用於 Playback Designs 的 5 系列產品與 IPS-3(未升級者除外)。隨著技術進步,DSD 的取樣率後來提升至 11.2MHz,Playback Designs 也同步升級了 PLINK 規格,並以「Sonoma」命名,以致敬其來源 Sonoma 工作站。
值得一提的是,PLINK 也與 NAGRA LINK 相容,因此 MPS-X 網路轉盤可搭配具備 NAGRA Link 輸入的 NAGRA DAC 使用;同樣地,MPT-8 轉盤亦具備此相容性。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目前 NAGRA 並無推出自家的 CD/SACD 轉盤產品。
評測背景
MPT-8 Dream Transport 是 MPD-8 Dream DAC 的理想搭檔,而 MPD-8 已於另一篇文章中單獨評測。這次評測將再次搭配 MPD-8,但重點會放在 MPT-8 的表現上,並將與其他 DAC 進行比較。
本次評測使用的主系統包括:CH Precision C1.2 DAC、CH Precision L1 前級、CH Precision A1.5 後級擴大機,以及 Magico S1 MkII 揚聲器。數位音源包括 Antipodes K50、Grimm MU1 和 Taiko Audio Extreme 音樂伺服器,Aqua Diva M2 CD 轉盤與 Aqua LinQ 網路介面。
所有訊號線皆為 Driade Flow Link Reference 808,包含平衡與非平衡版本;喇叭線則使用 Driade Flow Reference 808。
器材支架部分,使用 Artesania Exoteryc 機架與 Aire 地板平台,搭配碳纖維線性支臂,另也使用 HRS EXR 架與地板平台作為額外支援。
系統設定
在最初進行 MPD-8 Dream DAC 評測時,我也同步試用了 MPT-8,並發現當所有訊源直接接入這部優異的 DAC 時,都能展現出極為出色的表現。三部伺服器各自的聲音特性都被完整保留,並以極高的純度與清晰度呈現;而 DAC 則總是能直指音樂核心,捕捉演出的靈魂。
總結來說,MPD-8 的整體表現優異到令人驚豔,最終榮獲「Magnificent Masterpiece」(壯麗傑作)獎項。
試聽心得-光碟轉盤
儘管三部音樂伺服器在搭配 MPD-8 時的表現都非常出色,真正讓我驚艷的,是當我透過 MPT-8 內建的光碟轉盤播放一系列 Red Book(44/16)CD,並以 AES/EBU 傳輸至 MPD-8 時所呈現的聲音。
MPT-8 的光碟轉盤所展現出的聲音風格,與三部伺服器明顯不同。它聲音緊緻、清晰、步伐穩健,傳遞直接且控制力十足,同時也擁有強勁的衝擊力、節奏感鮮明、情感豐富且充滿活力。
對某些人而言,MPT-8 的光碟轉盤聽起來或許稍嫌直白、不加修飾,但在我耳中,它的直率正是對原音的忠實呈現。雖然它不像經典的 CDM-1 或 CDM-4 光碟轉盤那樣會為聲音增添一層溫潤或浪漫的色彩,但其音色密度與飽和度依然豐富,完全不顯得冷冽或過度理性。
就我而言,MPT-8 的光碟轉盤目前帶來的聲音表現是最優異的。無論是緊張感、瞬間反應(jump factor)、活力還是音樂表現力,它都超越了那些音樂伺服器。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聲音實力不僅僅在搭配自家 DAC 時才會發揮,與其他 DAC 搭配同樣展現出卓越的實力。
當 MPT-8 搭配 MPD-8 DAC 使用時,這組組合還藏了一個強大的「秘密武器」:PLINK!透過標準光纖線連接後,聲音變得更加柔順、圓潤且流暢。這種連接方式讓 MPT-8 + MPD-8 組合展現出前述經典「搖臂式」或「皮帶驅動」CD 轉盤所具備的一些極具吸引力的特質。
此外,MPT-8 也具備 SACD 播放功能。從我實際試聽的經驗來看,它播放 SACD 的表現與播放 Red Book CD 時一樣一致且穩定,清楚展現出 SACD 格式應有的優勢:更高的解析度、更細緻與流暢的音樂感,以及整體更連貫的音場表現。
以我過去的經驗而言,DSD 播放有時會比 PCM 更顯輕盈,而 MPT-8 的 SACD 播放亦展現出相似特性。但值得一提的是,它同時也是我聽過音質最穩健、細節最銳利的一台 SACD 播放器之一。
當 MPT-8 改以 AES/EBU 連接,而非使用 PLINK 時,聲音在低頻部分顯得更為飽滿,因此整體聽感也稍微更「貼地」、更具厚實感。不過,這樣的表現也讓聲音更偏向 PCM 的聲底,換句話說,少了些 DSD 的質感。
反之,透過 PLINK 傳輸時,聲音則更為輕盈靈巧,同時保有靈敏度、空氣感與流暢度。也就是說,PLINK 更能強化 DSD 所特有的聲音特質。
當我評測一台 CD 轉盤時,必須將它與同價位的參考機種相比較——也就是 Aqua La Diva M2。La Diva M2 是我在一萬歐元以下最喜愛的播放機,擁有極其溫暖細膩的音色表現。它的強項包括音樂流動性、細緻度、精緻感、空氣感與整體的自然暢順。透過 Mogami 3080 Neglex AES/EBU 傳輸線連接時,La Diva M2 的聲音表現迷人地柔順、溫潤,且細膩得令人著迷。
不過,MPT-8 的轉盤表現已經讓我被它的生命力與音樂表現力給「寵壞」了。相較之下,La Diva M2 的音色在中低頻段略顯圓潤,偏離了完全中性的取向,在控制力與衝擊力方面稍有不足。但除了這些差異外,Aqua 的整體表現依然非常出色,不論在解析力、透明度,甚至音樂性方面,都展現出令人驚艷的水準。
我非常欣賞 La Diva M2 以相對平實的價格所達到的成就,同時也因此更加意識到更高等級產品所能實現的可能性。雖然 MPT-8 的價格超出三倍以上,但它毫無保留地展現了 Playback Designs 在這款產品上所達到的極致表現水準。
試聽心得-串流播放
如前所述,MPD-8 DAC 的 USB 與 AES/EBU 輸入在搭配三部伺服器時表現非常出色,整體聲音表現甚至接近 MPT-8 Dream Transport 播放實體 CD 的水準。不過,Roon 本身的聲音特性始終會帶入播放之中。這一點,在我聽過的所有伺服器、串流播放機與 DAC 上都能聽見,MPD-8 也不例外。
這正是 MPT-8 Dream Transport 搭配 PLINK 連接展現實力的時候!
當透過 Roon 串流至 MPT-8,並以 AES/EBU 與 MPD-8 相連時,聲音在即時性、靈活度與表現力方面出現明顯提升——這些也正是 Roon 相較於 UPnP 通常較為欠缺的部分。若將 MPT-8 與 MPD-8 改以 PLINK 連接,則能再進一步帶來更高的流暢感、細膩度與自然度。在這樣的播放方式下,三部伺服器仍然保有各自的聲音特性,而 Roon 的聲音特質雖未完全消失,但每部伺服器聽起來都比直接透過 USB 接至 MPD-8 更純淨、更具表現力。
值得一提的是,MPT-8 的 USB 輸入表現也比 MPD-8 自身的 USB 輸入來得更清晰、音樂性更強,音質更接近 Roon 串流與實體 CD 播放所帶來的聲音表現。
為了排除外部變因,我將 Oladra 播放伺服器從 Roon 切換至 UPnP/MPD 模式,並比較其 AES/EBU 輸出與直接串流至 MPT-8 的效果。整體聽感與我在 MPD-8 DAC 評測中得出的結論相符:使用 AES/EBU 輸出時,Oladra 的聲音略有不同,但整體聽感仍然非常接近,兩種方式都展現了 Oladra 一貫的柔順且透明的特質。不過,透過 MPT-8 播放時,這兩種連接方式的差異比直接接入 DAC 時來得更小。最終比較之下,AES/EBU 輸出的聲音較為圓潤飽滿,而網路串流的聲音則更緊實且清晰。
兩者皆具備極高的技術水準與豐富的音樂情感表現。如果要說有差異,那也許就只剩「個人口味」或「使用上的便利性」的問題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格式或連接方式,MPT-8 都能帶來令人陶醉的聆聽體驗——至少在與 Oladra 搭配時確實如此。那麼,若是換成定位較親民的 Grimm MU1,是否也能達到相同的境界呢?
我當初購入 Grimm MU1,是因為它的 AES/EBU 輸出擁有極為純淨的音質表現。不過,我也發現隨著韌體持續更新,MU1 的解析力與精緻度雖然有所提升,但同時也變得更容易受 Roon 本身缺點的影響——這些缺點每次 Roon 更新時也會略有不同。因此,我開始嘗試將 MU1 純粹當作一台伺服器使用,將音樂串流至其他播放端。
第一個測試對象,當然就是 CH Precision C1.2 DAC——這部 DAC 透過 AES/EBU 或 UPnP 串流的表現早已讓我百分之百信服。然而,和多數 DAC 一樣,它的 Roon Ready 輸入總是讓人難以完全滿意。當使用 Grimm 伺服器直接串流至 CH DAC 時,聲音仍然自然流暢,純淨度與細緻度也優於 Grimm 自身的 AES/EBU 或 S/PDIF 輸出。但聲音中始終欠缺一些氣勢、說服力與表現力——這些正是 Roon 系統典型的缺點。也因此,後來我才加入了 Aqua LinQ 網路介面,來補足這方面的不足。
不過,MPT-8 的表現則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公平地說,MU1 的數位輸出模組本身就很出色,它在展現高度解析與透明度的同時,仍保持聲音的流暢與細膩,避免了數位訊源常見的生硬與冰冷——某種程度上,它的聲音讓我聯想到經典的 Meridian CD 播放器,如 507 與 808。
然而,MPT-8 不僅完整保留了 MU1 那種「非數位感」的聲音特質,還進一步提升了自然感,包括更高的純淨度、更細緻的質感、更深層的音色飽和度,以及更有機的音樂流動性。更關鍵的是——這也是讓我真正覺得它與眾不同之處——MPT-8 的聲音更具實體感、動態更強、表現也更自信,成功地化解了 Roon 本身聲音特質中那些不夠理想的部分。
作為一款價格相對親民、卻表現出色且幾乎無限可擴充的網路串流介面,Aqua LinQ 長期以來一直是我系統中串流播放表現最好的產品。它一直穩居王座,直到我評測了 Playback Designs MPS-X,後者在某些關鍵面向上表現得更為出色。舉例來說,MPS-X 的聲音更加溫潤、流暢且細膩。不過,這些優勢也伴隨著犧牲一點聲音的銳利度、凝聚力與解析力。因此我認為,這兩款產品各自展現了不同的聲音觀點,各有千秋。
LinQ 在使用 UPnP 或 Squeezelite 協定時聲音表現最佳。幸運的是,Roon 也支援 Squeezelite,能模擬成 Squeeze 伺服器並直接串流至 Squeezebox 或相容設備。但需注意的是,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一個 Squeeze 伺服器運作,因此任何其他的硬體或軟體 Squeeze 伺服器都必須關閉,否則 Roon 將無法正常運作。
使用原生 Squeeze 或 Roon + Squeezelite 搭配 Aqua LinQ 的聲音表現確實非常出色,我也曾在 LinQ 的 Squeeze 模組評測中大加讚賞。不過,儘管我非常喜愛 LinQ,MPT-8 的表現仍然屬於完全不同的等級。它的聲音明顯更乾淨、更純粹,同時更加自然。過去我總是得靠 LinQ 來讓 Roon 的聲音「及格」,但 MPT-8 卻能透過原生 Roon RAAT 協定就直接實現更高水準的重播效果!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MPT-8 搭載 Stream-X2 模組 所達到的表現,不僅完整延續了 MPS-X 應得的高度評價,還在此基礎上「加乘」了前面提到的所有聲音優勢,成為目前我系統中 Roon 串流表現最出色的播放端。
熟悉我文章的讀者應該知道,我非常喜歡 Roon 的介面設計與豐富功能,但在聲音風格上,我始終偏好 UPnP 所呈現的清晰與直白。因此,最後我進行了一項測試:用 UPnP 協定 來比較 MPT-8 與 Aqua LinQ 的表現。當 Oladra 切換至 UPnP/MPD 模式,並以 JPLAY iOS app 控制播放時,LinQ 所展現的聲音依然熟悉且穩健,具有良好的密度、扎實感與凝聚力。但同時,它的聲音也較為黯淡、生硬,整體細緻度顯著低於使用 Roon 或 Squeezelite 模式下的 MPT-8。
這結果幾乎可以說已經揭示了結局——當以 UPnP 串流至 MPT-8 時,它的優勢再次被進一步放大,徹底取代 LinQ 成為最出色的串流播放端。MPT-8 的聲音空氣感更強、空間感更寬闊、流動性更自然;同時令人驚訝的是,它在維持聲音溫潤細膩的同時,解析力也有大幅提升。當然,Roon 聲音依然聽起來較為飽滿、輕鬆,而 UPnP 則略顯清晰且銳利。但在這個層級上,我認為「使用什麼格式已不再重要」,因為無論是 Roon 還是 UPnP,MPT-8 都能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
結語
別以為 MPT-8 Dream Transport 只是一個漂亮的機箱,用來容納 Stream-X2 模組、提供額外功能與連接介面。雖然它確實具備這些實用特性,但更重要的是——MPT-8 能大幅提升任何音源的整體表現,並內建一部極為優秀的 CD 轉盤。
它之所以名為 Dream Transport,絕非浪得虛名。在我聽過的所有設備中,它無疑是最出色的串流播放端與 CD 轉盤,而且是大幅領先。
為了表彰它的卓越表現,我將 HFA「Magnificent Masterpiece 壯麗傑作獎」頒給 MPT-8,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