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音源 Playback Designs MPT-8轉盤 + MPD-8 數位類比轉換器
【全文節錄自「影音極品Super AV」】
自美國的著名音響品牌 Playback Designs 近年動作頻頻,一直為終極的訊源設備研發而奔走,早前曾經聆聽過旗下的 MPS-5 Signature,其以優美的音色獨步天下,展現出絕佳的音樂性和音響性。不過 Playback Designs 再度推新,推出全新的 Dream “夢幻”系列訊元產品,該系列承襲了 Andreas Koch 與 Bert Gerlach 兩人數十年的技術經驗積累,並耗時 2 年的時間,做了多台原型機之後才正式定案量產。全新推出的 Dream 號稱“夢幻”系列,包括 Dream Player (SACD播放機) MPS-8,Dream Transport (轉盤) 的 MPT-8 以及 Dream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 的 MPD-8,三款機器體積一致,機箱設計也是共用的,微小的地方稍有不同。
原廠表示,Dream 系列不僅承襲了 Andreas 與 Bert 在數字、模擬及電路設計的深厚功力,更強調是要打造毫無妥協、使用靈活而且可以程序化的器材,確保未來可以隨著科技演變與時俱進,想想如此前衛的播放器設計和毫不妥協的用料製作,號稱“夢幻” 看來一點也不為過。
DSD 之先鋒
在介紹全新的 “夢幻” 系列前,想先介紹一下 Playback Designs 的靈魂人物 Andreas Koch 他是來自瑞士,在行內地位可謂十分顯赫,在數字音樂領域的耕耘足足超過 40 年,想想 40 年前黑膠還在當道的日子裡,Andreas 便有如此前瞻性,可謂是數字音樂的先驅和鬥士。Andreas 早年在瑞士 Studer 工作 (這家 Studer 專注錄音室設備開發,高端錄音棚時有它品身影,當時 Revox 也僅是 Studer 的一個副廠牌),並參與全世界第一部數字取樣率解碼器設計和研發數字錄音發。隨後,Andreas 到美國發展,並加入了 Dolby 實驗室研發 AC-3 (Audio Coding3) 數字音頻編碼。而他當中的經歷,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 1993 在 SONY 工作的時間,當時 SONY 與 Philps 連手開發搭載 DSD 音頻的 SACD 格式,然而業界卻缺少對應的錄音設備,他在此時應 SONY 之託,設計出全球第一部 DSD 錄音工作站 Sonoma,讓錄音室擁有直接錄製且編輯 DSD 的器材,這事讓他名噪一時,成為極具權威的 DSD 頂尖專家和工程師,從某種角度他也是 DSD 規格的制定者。Andreas 表示 DSD 是最接近仿真的音樂格式在 2003 年期間,他更加入了 Emm Labs 負責眾多解碼技術的研發,隨後在 2007 年,Andreas 便自立門戶創辦了 Playback Designs 這個品牌。
把模擬部分分離:MPT-8 轉盤
Playback Designs 廠家確實聰明,在一併推出 Dream 系列時,把轉盤和解碼納入當中的系列,專為訊源有更高端地用家而設置。MPT-8 搭載獨自開發的 SACD/CD 光碟機,並非只用一般量產的光碟機零件,通過獨家的 P-Link 接口將來自數字訊源的各種干擾隔離開來,其頻寬也足以傳輸及播放現今主流的高採樣率音源文件。在 MPT-8 讀碟拾取後界已經先經過處理,並通過 P-Link傳輸乾淨的數字訊號,而 MPD-8 要做的就是專心把數字訊號轉換為高質量的模擬訊號,實現極致的發燒模擬輸出,這條 P-Link 為光纖線材,且屬於工業產品,廠家經過眾多比較後發現光纖傳輸數字訊號有著極低失真的表現。
插件方面,MPT-8 可選購內置 Syrah 存儲功能的插件,能內置高達 2TB SSD 存儲裝置,大大杜絕了諧振的發生。同時 MPT-8 內部亦額外增加 Stream-X Streamer 模組,可以通過 Ipad 或 Android 平板電腦操作,讀取 SSD 硬碟外部存儲裝置,或通過 DLNA 和 UPnP 方式讀取 NAS 網路硬碟等音樂文件,另外也可以播放網路流媒體。
專心負責數模轉換:MPD-8 數位類比轉換器
MPD-8 解碼器內建完整的數字輸入接口,包刮 USB,I/O,AES,Coax,TosLink 以及 P-Link I/O,其中 USB I/O 和 P-Link I/O 端子可以支持最高 PCM 384kH 以及 DSD 11.2MHz 高解析音樂傳輸。而模擬輸出上則提供完整的 RCA 和 XLR 兩種接口,MPD-8 非常重視消除與隔離任何損害音質表現的可能性,譬如左右聲道各自分離,連電路板都是各自獨立,模擬和數字電路也實現完全的分離設計。所有輸入的數字訊號都經過原廠獨家演算技術濾波處理,避免敏感的 DAC 受到負面影響。另一方面 MPD-8 亦搭載新型的芯片,提供極高運算能力及擴展演算法,主要用於處理訊號及時鐘控制等問題。
而 MPD-8 在供電環節上,連電源都規劃了 3 組變壓器進行各自獨立供電,同樣都是為了確保音質純淨不受干擾的夢想目的。MPD-8 具備模擬音量控制於當中,用家可以透過 Bypass 音量控制,以遙控器對音量進行前端控制。
聽感
訊源方面就是 MPT-8 和 MPD-8 轉盤與解碼器,在播放 Sting《All this Time》專輯中的《Fields Of Gold》,儘管演繹方式和音樂風格跟 Eva Gassiby 有很大的不同。但通過 MPT-8 和 MPD-8 訊源的演繹,音樂背景展現極為乾淨,動態的把持到位了得,寬鬆的音樂演奏帶來了歡快愜意的一面。伴奏和節拍把歌者的演唱顯現更顯突出。
接著播放《Take Five》四重奏樂曲,Dave Brubeck 彈奏的鋼琴在 MPT-8 和 MPD-8 訊源的還原下聲音展現出強朗的顆粒感,聲音中性,剔透感極強。整段曲目下來毫無拖泥帶水之感,演繹也是一氣呵成,把現場錄音的龐大舞台環境再度清晰還原,強烈變化的節奏,在 MPT-8 和 MPD-8 捕捉得十分清楚,每件器材的定位都輕鬆再現,給人如再臨現場之感。
再播放藍調風格的音樂,系統展現出一種充滿密度感和張力感,動態的起伏十分自然,沒有因為高分析力而產生爆音,整個曲目呈現出一種模擬耐聽感和線性感,把男聲的嗓音烘托出了一種暖暖的感情,唱腔高昂而不刺耳,整個系統把男歌手塑造出一種血肉感和清晰的輪廓感,耐聽帶模擬味道。
最後播放《Music for Bang Baaroom and Harp》〝敲擊樂大王〞演繹中,由於錄音當中使用了大量的敲擊樂器,數量甚多,林林總總。當中有些樂器學名更是人們所鮮知的再加上鋼琴,豎琴,吉他,班卓琴等分組演繹,讓現場效果瞬間展現出寬大而又深邃的舞台感。這張專輯之所以著名,不但使用了眾多敲擊樂器來演繹,更因出色的錄音效果。在現場系統下,各個敲擊樂器的擺位展現出不同的聲音軌跡,MPT-8 和 MPD-8 把各種樂器的聲音準確捕捉,從而還原出更為真實的定位和擺位。
相比 MPS-8,MPT-8 和 MPD-8 在聲音表現上是更勝一籌,但顯然價格也是更高,不過對於在訊源方面一直有所追求的高端用家,分體式轉盤解碼的 MPT-8 和 MPD-8 顯然是在合適不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