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味再三足矣 海山試聽 Burmester B80 MKII

【全文節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德國Burmester創立於1977年,標榜「Art for the ear」,當年以808前級揚名立萬,逐漸發展出全系列音響系統,可是他們雖然1977年創業,Burmester卻遲至1994年才推出自家喇叭。如果從Burmester官方網站的資料來看,他們推出產品的步伐還真是慢,從第一款喇叭949問世至今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目前的喇叭產品總共只有8款,其中還有一款超低音與一款中央聲道,如果把這2款扣除,應用在兩聲道的喇叭產品只剩下6款,而B80 MKII則是目前6款喇叭當中的「次旗艦」,地位僅比B100低。

舊版B80也可以升級這次聽B80 MKII,地點是天母海山音響,林老闆整治Burmester很有經驗,在他手上也經手過不少Burmester器材,這次B80 MKII進駐,林老闆說他調整了一個多星期,才邀請音響媒體前來試聽。是B80 MKII不好調整嗎?不,那是海山林老闆認真的態度,既然賣Hi End音響,當然也要有Hi End的精神,不管是顧客或音響媒體,預約來海山試聽器材之前,林兄都會親自調整妥當,展現音響系統最好的面貌。

在我們談到B80 MKII的聲音之前,先來看看B80 MKII改變了什麼?說實在的,走進海山的試聽室,乍看之下這B80 MKII好像沒什麼改變?考察B80的歷史,這款次旗艦喇叭在2003年問世,2011年首度改款,接續的就是B80 MKII,外觀實在變化不大,身高體重都差不多,當年原廠的新聞稿寫著:「B80 MKII延伸旗艦喇叭B100的技術,分音器重新設計,聲音表現的通透度大幅提升,低頻的質感更好,鋁帶高音增加了新的導波器設計,擴散角度更廣,外觀也有更精緻的修飾。」好吧,這樣的新聞稿看起來就像老王賣瓜,改版當然會更好,不過後面倒有一段有趣的內容:「如果您的B80需要升級,可以與Burmester聯繫。」咦?舊版的B80可以「升級」哦!但是原廠並沒有說明升級是不是只限德國或歐洲,現有B80的用戶可以趕快和代理商連絡,看看台灣有沒有這樣的服務。

分音器全改了

如果原廠提供B80 MKII的升級服務,看起來從第一代到第二代產品的改變不大,我推想著Burmester究竟要如何幫B80升級為MK II?我們一樣樣來比較,以重量來看B80 MKII一樣是65公斤,所以內容差不多,一樣是三音路五單體的落地喇叭,一樣是低音反射式音箱,所以撇開B80 MKII箱體細部的修飾不看,該換的東西不多。不過原廠講過分音器全改了,所以這個部份要全部換新。高音單體一樣是鋁帶高音,鋁合金線圈一樣是固定在杜邦Kaladex薄膜上,看起來沒有改變,不過B80 MKII在高音單體外面增加了導波設計,以提升擴散角度,所以固定中高音單體的一體式鋁合金前障板升級時要換掉,這個零件不便宜,那是用實心鋁合金直接CNC切割出來的。

B80 MKII雖然使用大口徑低音單體,而且一次用上兩個,但是喇叭外觀並不顯得笨重,瘦瘦高高的形體與線條都很漂亮,這當中有聲學的考量,也有美感的設計觀。瘦瘦高高的箱體是因為大尺寸低音單體不擺在前障板上面,而是移到喇叭側面,聲學的考量是縮小前障板面積,降低聲波繞射現象,而B80 MKII兩側外箱的圓弧形設計,靈感則是來自噴射機翅膀,圓弧形側板挖出一條條長長的開口,襯托B80 MKII的線條之美,但同時也是低頻聲波宣泄的出口,這些設計不光是為了好看,同時也符合聲學原理。

原廠建議低音單體朝內擺放

把低音單體放到喇叭側面,並不是新奇的設計方法,事實上許多喇叭為了縮小前障板面積,早就有類似的設計,可是Burmester的設計還是和別人不一樣。大多數把低音單體側置的設計,會把低音單體擺在喇叭兩側,而B80 MKII則是放在「單邊」,而且擺放位置有規定,要讓低音單體的位置「面對面」,所以右聲道喇叭的低音單體要朝左,左聲道的低音單體要朝右,讓兩邊的低音單體「朝內發聲」,原廠的理由是這樣能夠讓低頻的能量更為集中。好吧,我本來還想試試看如果把低音單體朝外,B80 MKII的聲音會變怎樣,可是Burmester既然已經有「規定」,我們就照辦囉,更何況這B80 MKII每聲道重量有65公斤,說重不重,說輕不輕,搬動還是不容易的,這樣的實驗等待有機會再試,這次來海山試聽就免了。

在海山音響坐定,先簡單的聽幾張輕鬆的唱片,還沒細聽,這B80 MK II表現就很輕鬆,我正納悶怎麼海山林老闆要花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調整。問了一下,林先生主要是把其他喇叭挪移位置,這B80 MKII他已經很熟,位置大約在哪裡,八九不離十,倒是原廠的角錐被換掉了,用上Cerabase角錐。咦?難道Burmester的角錐不好嗎?林老闆拿出來給我看,車工很好,可是並不是一體成形,林老闆認為Cerabase角錐效果更好,所以直接換過。

海山怎麼搭配B80 MKII?用的當然是全套Burmester最登對,全套系統包括069 CD、077前級、909後級,加上全套MIT線材。還不只,除了前面提到B80 MKII底座使用了Cerabase,大部份的Burmester器材都加上了Cerabase諧振消除器,外加Symposium抑振板,這次為了B80 MKII,海山可說是精銳盡出。

聽一整個下午也不覺得累

海山一樓的試聽室空間不算大,但佈置得很舒服,頗為居家,內中蘊藏許多林老闆的調音思維,吸音與擴散條件良好,以B80 MKII的體型來看,這個空間似乎小了些,但是因為細心調整搭配,B80 MKII唱起歌來輕鬆自在。來海山聽B80 MKII一整個下午,一點也不覺得累,代表聲音調整得宜,舒服自在,才能夠聽得久也不覺得累。

聽得輕鬆,久聽不累,大約是頂尖音響系統的「基本條件」,如果音響系統聽來吵雜毛躁,那可是怎麼樣也談不上Hi End,如果器材不耐聽,再漂亮的器材也不能吸引人來聽音樂。在海山輕鬆的聽著帶來的CD,我回味著這些Hi End音響的基本條件,好音響不就是要讓人更進入音樂當中,更喜歡聽音樂嗎?

好聽的音響不少,可是Hi End可不只如此,更要追求「彷彿就在現場」的真實感與存在感。我想舉台灣小提琴新秀曾宇謙的「法朗克、德布西、拉威爾:法國小提琴奏鳴曲集」為例,這是Fuga Libra獨立唱片推出的錄音,而且是很新的錄音,曾宇謙在2012年伊利莎白音樂大賽獲得第五名,同時獲得觀眾票選第一,贏得第一張唱片合約。在歐洲錄製這張「法國小提琴奏鳴曲集」時,錄音花了四天,可是曾宇謙說錄音比國際音樂大賽還辛苦,每天至少拉琴八小時以上,每一首曲子至少反覆拉奏二十遍。所以您現在知道唱片裡面的「完美」,靠的是演奏家反覆在錄音室裡面「磨」出來的功夫了!

為什麼寫B80 MKII還要這麼仔細講曾宇謙的唱片錄音?因為在不久前我在史坦威音響系統發表會上,近距離聽過曾宇謙拉奏巴赫與帕格尼尼,他手上的小提琴應該是奇美出借的「塔理希奧」,因為在很近的距離聽曾宇謙,又是小提琴獨奏曲,那種真實現場的諸多細節,歷歷在目,沒想到在海山聽B80 MKII與全套Burmester,那種真實現場的氣氛竟然那麼濃厚、那麼活生,讓人聽得入神入迷。

小提琴富有真實感

與許多頂尖喇叭相比較,B80 MKII乍聽之下並沒有那麼外顯的個性,一聽就覺得整套系統聽來很舒服,可是並不會覺得哪裡特別厲害,或者說,您不會特別注意高頻是不是顯得明亮,也沒有感覺低頻量感特多,整個音樂聽起來就是很輕鬆。可是當我凝神傾聽曾宇謙,即便不久前聽現場演出的是巴赫、帕格尼尼,可是那小提琴油光水滑的質地、鮮活細膩的細節,從唱片重播出來,竟是那麼富有真實感。法朗克的小提琴奏鳴曲一開始是柔弱的,鋼琴輕輕地彈奏和弦,小提琴一樣小聲地回應,旋律由高而低,輕聲的小提琴走到低音部的時候,濃郁的質地真是纖毫畢現,隨後小提琴高八度演奏同樣的旋律,力道越來越強,鋼琴跟著向上攀升,達到頂點的高潮,鋼琴與小提琴都展現了強奏的力道,營造由弱到強的強烈對比。

在B80 MKII上面,錄音的空間感富有真實感,小提琴拔尖之際銀光飛濺四射,華麗中依然帶著溫暖色調,小提琴的泛音光澤既真實又有美感。您知道曾宇謙這張唱片在哪裡錄音的嗎?我本來也沒特別注意,在海山聽著B80 MKII搭配全套Burmester的時候,那漂亮的音場與空間感,感覺不像是在一般錄音室裡面錄製的,趕緊看一下CD內頁的說明,裡面寫著錄音地點在比利時布魯塞爾Flagey音樂廳,這個音樂廳規模不大,但卻以美妙的聲響空間著稱。抱歉,我沒去過,不知道CD內頁所寫的Flagey音樂廳聲響有多美妙,但是從B80 MKII與全套Burmester的搭配中,我更深一層感受到這張唱片的音樂魅力,雖然我從來沒去過Flagey音樂廳,但從擬真的音場與美妙的琴音當中,釋放了我對錄音現場的想像空間。還有,您知道曾宇謙錄製這張專輯有多辛苦嗎?我說了不算,您可以看看曾宇謙自己怎麼講。

重現音樂的情感

說實在的,一張曾宇謙的「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就已經足以盡顯B80 MKII的聲音魅力了,您可以聽見小提琴的低吟,百轉千迴,昂揚之時高亢又富有張力,對照鋼琴的呼應,交織出法式浪漫情懷。B80 MKII表現出重播音樂很困難的地方,一般的音響要重播「聲音」不難,可是要重現音樂的情感,那就困難了!曾宇謙花了四天的時間,每天錄音6~8小時,可是只能完成15分鐘的曲子,那是不曉得反覆多少次追求完美的歷程,而音響如果不能重現音樂的情感,那些音符只是聲響。B80 MKII的聲音質地帶著適當的溫暖,如果不仔細聽,甚至會覺得高頻好像不那麼明亮,可是當您屏氣凝神,專注在音樂當中時,曾宇謙那反覆焠煉、融入音樂情感的演奏,就從音響當中流洩出來,在些情感藏在小提琴的斷奏與長奏之間,有愉悅、有激情、也有退縮,在這旋律的進退之間,音樂產生了溫度。

聽完曾宇謙,我開始覺得B80 MKII有種「治大樂如烹小鮮」的氣氛,拿出Marylin Frascone演奏的「李斯特:巡禮之年」,播放「瓦倫斯坦湖上」,從標題您就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曲子,層層疊疊的鋼琴,表現出湖水波光瑩瑩的風貌,又彷彿和風煦煦一般,很考驗音響的層次感,B80 MKII很輕鬆地把音樂的情境表現出來,鋼琴豐富的和聲層次感很好。再換一張與李斯特比較起來相對無趣的巴赫,聽列夫席茲/斯圖加室內管弦樂團合作的「巴赫鍵盤協奏曲1~7號」,我聽的是「Concerto A-Dur BWV 1055」,也就是電影「交響情人夢」裡面千秋王子彈的曲目,Orfeo唱片錄音很乾淨,B80 MKII也把唱片寧靜的背景重現,是啊,享受巴赫,就是這種彷彿有宗教熱誠的寧靜,而B80 MKII適度地把音樂的寧靜之美表現出來。

大音量聆聽也不覺得有壓力

能夠展現音樂的「寧靜之美」,這B80 MKII能不能兇猛起來?我換上諾靈頓指揮的「艾爾加:謎之變奏曲」,第一軌是「In The South」,也是整張唱片我認為最發燒的一軌,銅管華麗的開場,彷彿歐洲南部耀眼的陽光一般,燦爛奪目,音樂一路推升攀高,到達頂點時定音鼓猛力敲擊,才逐漸收斂。這首曲子考驗音響系統的音場表現與低頻能量,B80 MKII詮釋出來的銅管亮麗耀眼卻不刺耳聒噪,能量感很強,卻不覺得聽得有壓力。等待銅管群推到頂點,那定音鼓落下來的時候,您可以聽見打擊樂手並沒有用手掌摸著鼓皮,而是讓定音鼓的低頻聲浪慢慢的消逝,您可以感覺到定音鼓龐大的低頻聲響,而低頻尾韻緩緩消逝,煞是真實。

在海山這裡B80 MKII的低頻表現確實不凡,空間雖然不很大,但是用大音量聆聽也不覺得有壓力,低頻能量感很足。像是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心跳聲慢慢變強,低頻的層次很是精彩,輕鬆爆棚。我還聽了「Brombo! JB Project」這張低頻大考片,第五軌的「Leisure Suit」錄音現場感強烈,鼓手爆發力十足,B80 MKII表現出優秀的速度感,低頻不僅有量,而且活跳跳。

聽完B80 MKII,我從海山音響慢慢走回家(是的,我和海山算是鄰居),走在天母磺溪河堤邊,迎著春日、暖陽、和風,腦海裡還是曾宇謙的小提琴聲。我知道,Burmester是價格相當高昂的音響器材,B80 MKII身價也非尋常,可是在海山聽這套Burmester,彷彿在現場聽見曾宇謙的演奏,如果拿無價的瓜奈里小提琴來比較,這B80 MKII還不算貴吧?河岸春風襲面,不想太多了,打定主意今晚回家不開音響,回味在海山聽到的B80 MKII與Burmester足矣。

器材規格

型式:3音路5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單體:210mm低音單體×2,130mm中音單體×2,鋁帶高音單體×1
頻率響應:30Hz~25kHz
阻抗:4歐姆
分頻點:200hHz,2.4kHz
尺寸:290×1400×450mm(W×H×D)
重量:65kg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